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儒学的流变
(1)就“儒学的演变及其传播”的主题,将下列关键史实与其相应时间配伍。(将代表相应时间段的字母填入括号中,答案请涂答题卡选择题对应位置)。

①儒学初创的源头②孔孟之道③辐射日本④经学⑤宋明理学
(2)儒学流变,有若干重要时间节点。将下列选项,填入下图中空格处。

A董仲舒B格物致知C儒学独尊D东周E宋代朱熹F未成显学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骗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这句话出自(     
A.老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4)历史小论文“儒学流变”的某段落出现“家国同构”“忠君孝亲”“援礼入法”“仁义礼”等关键词,那么其写作的视角最有可能是(     
A.时代背景B.主要阶段C.核心主张D.重大影响

(5)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黄宗羲C.朱熹D.李贽

(6)你认为上述哪一时期阶段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儒学流变的重要转折,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4-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崇德尚贤,天下为公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荀子;墨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a为例完成表格。
阶段遭遇直接原因
a遭到沉重打击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3)20世纪初期,儒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4)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4-02-25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上海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3 . 众说汉武帝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漏积于外,阡陌之间成群。

——《史记平淮书》

(1)材料一描述的景象史称什么?是怎样出现的?

材料二: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改正朔,定历数,作诗乐,建封禅,绍周后,号令文章,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2)材料二和材料三,记述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

材料四: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资治通鉴》

(3)材料四从哪些方面批评了汉武帝?

材料五:(汉武帝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

——《汉书西域传》

(4)作为史料,材料五能对上述哪则史料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说明理由。
(5)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对汉武帝评价的争议?
2023-09-16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4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2023-08-11更新 | 18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千年敦煌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威胁。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文物保护。1972年联合国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中国加入。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敦煌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1)西汉时,敦煌是河西四郡之一,敦煌在下图中的位置是________

材料一:当时的敦煌……有匈奴、鲜卑、氐、羌、月氏人等,也有西域各族如伊吾、高昌、焉耆、龟兹、康居人,还有更远的粟特、罽宾、波斯等地来经商的人,也有往来天竺、西域的各地僧人和内地去西域或天竺学佛求经的僧人。

——窦侠父《敦煌史迹》

材料二:(莫高窟)早期洞窟……改造了印度的窟型,空间较小,构造简单,在崖壁上零零星星,并没有形成规模。一直到公元439年,北魏攻克北凉,凉州一带众多工匠由于战乱纷纷迁来敦煌。此后,洛阳也来了大批官宦、僧侣、工匠。正是这些徙居敦煌的人们在莫高窟进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开凿,并给洞窟造型带来了新潮的中原审美风格。

——敦煌研究院《敦煌》

材料三:敦煌莫高窟壁画



(2)根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视角,归纳成就敦煌莫高窟璀璨文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敦煌遗书”的历史命运

1900年,道士王圆箓无意中发现莫高窟藏经洞,内藏4-11世纪50000多卷经本、画卷等古写本和印本,内容大多是佛教、道教经典,经史子集、诗词曲赋、通俗文学、图经、方志、医药、契约、账簿、户籍、信札等历史资料。这些经卷被称为“敦煌遗书”。

时间事件
1907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以4个马蹄银(约200两银子)向王道士换取装有汉、藏写卷的箱子29箱。
1909法国人伯希和以500两银子换走大量经卷。后来日本大谷探险队、俄国探险队再次换走一批经卷。
清政府下令押送剩余的8000件经书进京,但大部分落入私人手中。
1910藏经洞文物运抵北京,收入正在兴建的京师图书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36年,一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及艺术家自发前往敦煌莫高窟,修复与保护莫高窟壁画雕塑。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敦煌结束了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管理的状态,但条件极为艰苦。
1949-1963在国家的支持下,19561963年先后两次对莫高窟进行全面抢救性修复保护。
1984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对石窟保护、美术研究、历史考古、敦煌遗书等项目分别设立研究院。
19871987年,敦煌莫高窟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世界各地敦煌学家汇聚敦煌。

——根据《解密敦煌》《敦煌》等书整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千年敦煌”历史的认识。
2023-04-12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中国”的形成

中国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见证。

(1)据所学知识,按照朝代先后顺序为上述疆域图进行排序。(填写数字)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2)将下列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其民族融合的史实相匹配。(填字母)
地图1代表朝代(          )          A平定六国、南抚夷越、北击匈奴
地图2代表朝代(          )          B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回
地图3代表朝代(          )            C设西域都护府
地图4代表朝代(          )             D以法律形式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3)请将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下列国家治理措施与相匹配。(填字母)
A创巡视监察制度                            B“书同文字”                    C设五经博士                  D奏折制度
E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F设宣政院            G建立驿站、急递铺             H“改土归流”
朝代国家治理措施朝代国家治理措施
地图1代表朝代地图3代表朝代
地图2代表朝代地图4代表朝代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你认为“中国”的形成具有哪些特点?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墨子

材料二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_______________        荀子:__________________        墨子: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 a为例完成表格。
阶段遭遇直接原因
a遭到沉重打击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2-05-21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2022届等级考综合复习4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巡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物馆准备举办主题为“中华文明巡礼”的展览活动,邀请同学们参与布展。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展馆。(填写字母)

A.“汉委奴国王”金印

B.甲骨卜辞

C.大雁塔进士题名帖

D.驻藏大臣令牌

E.青铜器何尊铭文

F.“晋归义羌侯”金印

G.郑和宝船大舵杆

H.内蒙古和林格尔墓葬
中的壁画“举孝廉图”
(2)观察下列待展展品,若要据此增加一个展馆,你认为新展馆应被设置在        展馆之后。(单选)

八思巴文《百家姓》

壁画《契丹人饮马图》

纸币“交子”

A.先秦馆   B.秦汉魏晋馆   C.隋唐馆   D.明清馆
(3)上述展品是按照时序布展的,但也可按照内容专题布展。依照示例,试拟定专题,并选择与之匹配的展品重新布展。
示例:专题:从文字看早期国家
展品:甲骨卜辞、青铜器何尊铭文
专题:        
展品:                (至少选择两项)
10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