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罗列了史学界对汉初黄老思想的两种不同观点:

观点代表人物及言论
基本
肯定
陈克明:汉初黄老思想居统治地位,稳定了社会经济,为巩固国家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对历史前进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至本:在黄老思想指导下,汉初的阶级矛盾逐渐缓和,动荡的社会环境重新趋于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卞直甫:汉初统治者采用“不尚繁华,清简无为”的黄老政治,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其中以文景二帝实行各项措施更为突出,贯彻黄老政治最为得力,史称“文景之治”
有利有弊说林建:汉初黄老无为思想主张限制、少干涉,虽然经济得到恢复和繁荣,地主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但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所受剥削和压迫没有减轻,并且日益陷入贫困境地,出现大量流民问题
杨育坤:黄老政治产生的积极效果不容否认,但由于无为、放任,也给了侯王和富贾豪强扩张、为非作歹的机会,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其危害是十分明显的
上述两种观点对黄老政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褒奖程度有所不同,对其利弊得失的评估存在很大差异。结合表格中的文字信息及所学知识,从上述两种观点中任选某一观点或自立新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列出核心观点,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侯建新在《中世纪与欧洲文明元规则》一文中提出了文明“元规则”(meta-rules)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元规则”指:某种特定文明的首要、起始和关键的规则,被社会广泛认同并被明确定义,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以至渗入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它们是决定规则的规则。文明元规则的内涵高度稳定,外在表现形式随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借鉴而变换,更随着时代和空间变换而变换,有时看上去甚至面目全非,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种文明都保留着其独有的原始特征。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项中华文明的“元规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夷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到明清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由于元明清“华夷一统”的演进,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结合史实阐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3-26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汉武帝时期部分重要历史人物活动事迹

重要活动资料来源
汉武帝发使十余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史记·大宛列传》

李广利(汉武帝时大将)伐大宛时,“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厖宛城中新得秦(汉)人,知穿井”。

《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使外国,得胡豆”。《齐民要术》


“孝武(汉武帝)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西域传》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班固《汉书·匈奴传》

初,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帝见(昭君)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能确认的昭君出塞这一史实的有关信息,并据此指出利用文史料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
2024-03-04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然,西方文明并非没有优点。对于这些优点,中国人总归是要学习、研究、接受和吸纳的。西方文明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其法治精神与法治文化,以及在法律的规范下使个人意志得到充分表达、个人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有效机制。……衡量一个文明是否底蕴深厚,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看它是否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不妨把文明看作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或一个长时段的有机结构。不吐故纳新,不因时因势地变革、更新、创造、发展,便不可能有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表现——对5000年人类文明的评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史相关内容,围绕“文明发展”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2-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7 . 汉代比较推崇“神童”,表为文献中关于神童的部分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神童故事

神童记载内容出处




杨乌
雄子神童乌,七岁预雄《玄》文。《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论》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法言·问神》
杨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明慧。《太平御览》卷三八五引《刘向别传》


杜安
(杜安在太学读书时)号曰“神童”。《艺文类聚》卷三一引《先贤行状》
(杜安十三岁入太学)号“奇童”。李贤注引《华峤书》




济北五龙
胶东令卢氾昭字兴先,乐城令刚戴祈字子陵,颖阴令刚徐晏字孟平,泾令卢夏隐字叔世,州别驾蛇邱刘彬字文曜,一云世州。右济北五龙,少并有异才,皆称“神童”。当恒灵之世,时人号为“五龙”。《说郛》卷五七上陶潜《群辅录》
结合时代背景,对汉代“神童”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4-02-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

材料   在中国政治史上,汉武帝是最重要的制度更张者之一。他接受儒家改制的政治主张,以“王道”缘饰“霸道”,取代汉初的“无为之治”,这成为“汉家制度”的一大改变。这一认识在宏观上自无太大疑义,然而细察儒学在汉初的蛇行灰线,便会发现这一改弦更张乃是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体制建构的结果。陈寅恪曾对儒家的性质作出判断:“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他认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儒学影响汉朝体制,首先便是遵循这一路径。

——摘编自李磊《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


请以“儒学发展与政治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籴、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