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华阳国志》记载:“(秦始皇)辄徙其豪侠于蜀,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汉武帝时则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以上材料反映出(       
A.盐铁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B.盐铁官营政策巩固了西汉统治
C.私人经营导致政府控制力衰微D.朝代更替后政策必然发生改变
2 . 汉代比较推崇“神童”,表为文献中关于神童的部分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神童故事

神童记载内容出处




杨乌
雄子神童乌,七岁预雄《玄》文。《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论》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法言·问神》
杨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明慧。《太平御览》卷三八五引《刘向别传》


杜安
(杜安在太学读书时)号曰“神童”。《艺文类聚》卷三一引《先贤行状》
(杜安十三岁入太学)号“奇童”。李贤注引《华峤书》




济北五龙
胶东令卢氾昭字兴先,乐城令刚戴祈字子陵,颖阴令刚徐晏字孟平,泾令卢夏隐字叔世,州别驾蛇邱刘彬字文曜,一云世州。右济北五龙,少并有异才,皆称“神童”。当恒灵之世,时人号为“五龙”。《说郛》卷五七上陶潜《群辅录》
结合时代背景,对汉代“神童”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4-02-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西汉桓宽《盐铁论》中载:“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罗马史家感叹“人民开化文明⋯⋯丝为大宗贸易,远贩至罗马也”。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汉代(     
A.政府强化对西域的管理B.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C.边疆民族内迁趋势加强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4 . 如表为两汉时期士人“饭疏食”的记载。这说明两汉时期(     
时期人物及身份行为出处
西汉王吉(五经博士、谏大夫)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汉书》
东汉朱穆(刺史)禄任数十年,蔬(同“疏”)贪布衣,家无余……所辟用皆清德长者,多至公卿、州部。《后汉书》
A.刺史监察初见成效B.“清议”之风盛行
C.征辟制以德才取士D.士人践行儒家思想
2023-11-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了(     
A.增加财政收入B.强化思想控制C.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对外交往
2024-01-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是中国上古社会剧烈变革时代的开始,铁器的应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导致了井田制度的瓦解和新的土地占有关系的产生。

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社会组织形式、国家政治体制、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处在一个急剧变动的过程中。与此同时,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社会阶级关系错综复杂,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使各国上层感到危机重重。于是各国进步的政治家,开始对其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进行改革,从而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孔子首先打破了过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基本轮廓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门学;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太学始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据有关史料记载,汉武帝时学生仅50人,昭帝时100人,宣帝时200人,元帝时达1000人,成帝时增至3000人。汉武帝时,官学制度确立的同时,私学继续发展,成为官学的补充;东汉私学更为昌盛与繁荣,《后汉书》记载,“张兴字君上,颖川鄢陵人也。习梁丘易以教授……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蔡玄字叔陵,汝南南顿人也。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学校教育繁荣的原因。
2023-11-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代甘肃敦煌郡的悬泉置遗址,是古代邮驿接待机构。这里发掘出的有字简牍中,有大量中西使节及人员往来及接待的记录。还有简牍记载,乌孙、莎车王使者进贡橐佗(骆驼);安息王“以大鸟(鸵鸟)卵及黎轩善眩人(魔术师)献于汉”。这说明汉代甘肃(     
A.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B.邮驿道路系统较完备
C.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D.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执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被迫下轮台罪己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盐铁会议召开。 在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展开了激烈论辩。会议结束,朝廷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和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明洪武元年(1368年),统治了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但残余势力仍旧盘踞北方,朝廷屯重兵于九边重镇,每年需要军粮250万石,给国家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 洪武三年,朱元璋采山西行省官员建议,令商人于大同仓交米1石,或于太原仓交米1石3斗,发给淮盐1小引(200斤)。 商人纳毕,就可以拿着发给的盐引前往指定的盐场领

取食盐售卖,此即所谓“开中法”。 同时规定,商人贩卖食盐,必须持有盐引,盐与引离,或伪造盐引,即以贩私论处,罪至死。 自此,民间贩盐事业迅速发展,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时期,全国产盐最多的两淮、两浙两个盐区,每年办大盐引(400斤)为 572 400 余引,约占全国盐引数的一半。

——摘自朱宗宙《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盐铁会议争论的实质及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人们长期认为汉武帝尊崇儒术与“罢黜百家”相辅相成,但《史记》中并无这一记载:《汉书·艺文志》明确表示,诸子属“六经之支与流裔”,不在罢黜之列;现代学者吕思勉亦称:“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章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这有助于解释(     
A.大一统封建帝国统一思想的必然性B.诸子百家思想走向消亡的不利影响
C.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意义D.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上帝、山川之祭祀,而在宗教建设上汉承秦制,刘邦接续了诸秦王的工作。武帝刘彻在宗教建设方面自觉性更强。“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而汉武帝封禅所需的相关礼仪都记载在六经中,当时“唯有儒者熟习六经”,这成为儒家之机运。武帝刘彻时代,国家宗教与儒家结盟已成大势。这一过程中,国家是主动的一方,宗教需求是主要动机,前朝完成的国家统一,国土与行政的统一必须有精神的统一为基础。而此时,董仲舒将自己对上天、天道的理解与《周易》的诠释完全相合,共同构成中国思想正统。

——摘编自谢遐龄《董仲舒:儒家与国家宗教始结盟》

材料二   黄宗羲经常对封建时期的法律进行批判,他主张政府制定能够反映当下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天下之法”,而且能够实行法治,他非常重视学校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还应该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单位。王夫之则认为法律是由私而转变为公,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顾炎武提出了反对当时君主“独治”的思想。他所认为的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感叹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而是提出了一个“保天下”的新观念,唐甄认为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君权,可以“抑尊”即限制君主的权力,尊重御史等官员的纠察权力,真正做到“下畏御史”,还应允许有一定的思想言论自由。

——摘编自石春燕《试论我国明清社会启蒙思想的内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新内涵,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