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随着古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书写材料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纸张发明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早期的书籍书写材料都是比较笨重的,埃及的纸草、西亚的羊皮、印度的桦树皮、中国的简牍,都不利于传输,特别是远距离传递。从中原往西,丝绸之路上也出土过一些早期的书籍,比如1956年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仪礼》木简,这些木简为松木制成,尺寸颇长,因此如果在古代的车子上运载的话,极易折断……纸传入中亚,被佛教徒使用之后,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

——摘编自荣新江《纸对丝路文明交往的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户籍等各类基础帐簿只能在乡制作。但乡吏介于官、民之间的政治身份以及鱼肉百姓的行为,向来为统治者所诟病,皇帝也因朝廷不掌握基础帐簿,无法遏制地方上计的严重造假。纸张代替简册后,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由县令统揽,帐簿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

——摘编自张荣强《简纸更替与中国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前书写材料的类型,并简要概括纸张的优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影响。
2024-04-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班固的《汉书》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十志”,其中《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艺文志》是一部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初具规模的史志目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书》(       
A.扩大了史学研究范围B.改变了史学关注重点
C.沿袭了传统史书体例D.推动了汉代学术发展
2024-04-19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班固批评司马迁的《史记》将汉代诸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始皇)、项(羽)之列”,在编撰《汉书》时将项羽移出“本纪”,与陈胜合传,居于列传之首。班固的这些调整旨在(       
A.否定秦末农民起义的正当性B.将儒家思想融入史书的编撰
C.彰显西汉政权创建的正统性D.宣扬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2024-04-0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天灾频仍,导致了连年疾疫,这不仅使当时的医家们面临“拯救夭枉”的历史责任,也为他们经验的积累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自幼嗜好医学,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医术和多年行医积累的丰富临床实践,成为中国医学史上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撰写出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对中国医学史影响深远,他也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较正确地反映了急性传染病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东汉以前对急性传染病诊治的丰富经验,有着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影响。直至今日,日本还有不少医家专门研究《伤寒杂病论》。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

——摘编自李经纬《中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伤寒杂病论》得以成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伤寒杂病论》的主要价值。
2024-04-04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和“迭见(现)法”。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虽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称帝后与诸臣讨论何以得天下时,大臣王陵等人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后曾说:“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材料三   朱东润在《<史记>及史家的传叙》中指出:在史家的著作里,……若干人必然有若干共同的事迹,要把每个人的事迹,都在(各自的)本传里叙述,那么必然有若干的重复或雷同。……(若用互见法)就可以节省笔墨。

材料四   张大可的《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认为:既要选择和集中材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之真,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统一二者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材料五   朱自清所著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评述:《史记》互见的体例,……又常用来寄托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作者认为某历史人物该褒,便在关于其人的篇章里,专叙其人的长处,……遇到该褒的人确有短处,无可讳言,……便也用“互见”的办法。

《史记》中的迭见法是指在不同篇目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

材料六   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霸),不亦宜乎?

——《史记·齐太公世家》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举行了周天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僭端见矣。

——《史记·六国年表》

孔子布衣,(逝后)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1)《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

(2)《史记》体例,本纪叙天子,世家叙诸侯,列传写人臣,等级森严。但司马迁却破格将未曾称帝的项羽列入本纪,这总体上是对项羽(     
A.历史地位的肯定B.未曾称帝的失望C.行为乖张的讽刺D.地位出身的贬低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司马迁如何运用“互见法”来描述项羽?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司马迁采用“互见法”描述项羽的原因。
(5)“三家分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件。这两个时期是(   
A.西周与东周     B.春秋与战国C.三国与西晋D.西晋与东晋

(6)从表中四例归纳,司马迁运用迭见法重复记录的事件,有何共同特征?
(7)司马迁对以上四例运用迭见法进行叙事,寄寓着其怎样著史意图?
(8)司马迁以互见法、迭见法叙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试说明之。
2024-04-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史记》载:“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韩信数以策干项羽而不能用”。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秦末农民起义军内部分化B.《史记》作者的阶级立场
C.楚汉战争项羽失败的原因D.士阶层崛起的历史必然性
2024-03-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四)历史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书》录有《太史公》一百三十篇(《史记》的初名),其中十篇有目录无书。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十篇未成有录而已,元、成之间(司马迁死后)褚先生更补其缺”,“其后刘向,向子歆(刘歆)及诸好事者若冯商,……相次撰续,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南宋学者叶大庆在其学术笔记《考古质疑》中谓《司马相如传》乃班固所作,而《史记》则称太史公作。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指出刘歆窜改《史记》是为伪古文经制造依据。由此可知(       
A.文献并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
B.辨伪考证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C.考古新发现进步有助于破解历史研究的争议
D.历史研究利用历史文献只能采信其原始版本
2024-03-22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是冷兵器时代,战士的“护身衣”甲胄,其质地有兽皮、铁等,至汉代铁甲逐渐取代皮甲成为主要的防护装备。汉代制造铁甲不可能用到的技术(工具)是(     
A.炒钢B.水排C.高炉冶铁D.灌钢法
2024-03-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西汉刘向编写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该书把女性从寄附他者的传记中划归出来,独立而书之,使妇女在史书中争得一席独立的地位。该书的编写(       )
A.提升了汉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B.创立了重视妇女地位的史学先例
C.淡化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D.冲破了儒家思想束缚女性的枷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秦朝灭亡后,反思秦亡成为当时的主题,贾谊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贾谊在《过秦论》中反思秦亡,探究汉代政道的问题在于继承秦制,从源头上进行反思;《治安策》则针对文帝统治当下存在的问题。贾谊认为秦以霸道取天下,却不能长久,汉朝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弃霸道而就王道。贾谊吸收前人的思想,并加以系统化,以“道”作为他政治哲学的基础。在贾谊那里就像在老子那里一样,道是最高和最终的本原。……贾谊清醒地看到,民众是贤肖皆备,但选拔人才仍要让人民参与。政道和治道的统一就在于教化,教化的关键在于教化者自身必须是教化的体现,这样才能化名成俗。贾谊在中国政治霸道原则已经确立的情况下,仍试图恢复王道的政治原则,统治者并未予以重视。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贾谊政治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谊政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2024-03-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