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2020-11-21更新 | 872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演变图,其中指代西晋政权的是
A.AB.BC.CD.D
2020-11-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民族交融的特点。
2020-11-2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到:“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列哪副示意图能准确表现三国的局势
A.B.C.D.
5 . 从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灾害频发死伤严重D.农业落后饿殍遍野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三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简要指出材料二、三,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说出你对孝文帝改革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家天下”时代,常以君主姓氏来称呼朝代,如李唐、朱明,还有
A.曹魏B.蜀汉C.北魏D.后周
9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境内曾经并存许多政权,同时也曾经短暂统一。下列图中政权先后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2020-11-04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道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