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 道试题
1 . 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B.民间力量制约皇权
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
2020-06-11更新 | 63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2020-01-22更新 | 378次组卷 | 3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之父为马谡参军,街亭之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陈寿的父亲遭到牵连,受髡刑(剃去头发),因此陈寿在《三国志》中故意贬低诸葛亮,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以上内容表明
A.对历史文献的认识应持辩证态度
B.历史文献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历史文献左右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D.历史文献的记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
A.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B.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C.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020-01-17更新 | 676次组卷 | 30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经DNA检测和历史考证,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人,也不是名门夏侯氏后裔。史料记载曹操的贵族身世,只是为了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而进行的编造。材料中“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是指
A.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B.出身门第影响政治前途
C.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D.道德品行是选官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北方政权成功地削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
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7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2019-12-05更新 | 34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年统编版高一上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练习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以下历史事件与词中提到的人物均有关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三顾茅庐
2019-12-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评价某人物:“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此人是
A.曹操B.刘备C.孔明D.孙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