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邦和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安)臣闻: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庶;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孝文帝)。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觊觎,守分之土,永免于凌夺矣。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请均田疏》

材料二:严如煜在《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中对川陕楚交边山区的记述:“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庄,粟利不及包谷(玉米),近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包谷高至丈许,一株常二三包。山民言大米不耐饥,而包谷能果腹,蒸饭作馍,酿酒饲猪,均可取于此,与大麦之用当,故夏收视麦,秋成视包谷,以其厚薄定岁之丰歉。”……除了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叶贸易外,到了清中后期,海外贸易渐兴,西方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中国外销的大宗商品,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高潮。如湖南、湖北的红茶大量出口俄罗斯、英国等地,据同治《平江县志·物产》所云“茶,邑产颇多,有茶税。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

——摘自陈锋《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在国际粮食援助方面,美国等早期推动者更多是为了解决本国农业机械化运动带来的剩余价值流动。而中国在从粮食受援国向粮食援助国、从净引资国向净投资国转变的过程中,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既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紧急粮食援助,也注重向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传播粮食种植技术。中国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还通过在受援国设立跨国粮农企业,带动当地粮食经济发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奉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万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自2004年来连续18年增产丰收。

——摘自林子涵《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世安在农业生产领域向孝文帝所提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建议实施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在农业种植领域的新变化,并从世界市场角度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在对外援助上的不同。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中国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的理由。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史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据此(       
A.北魏拓跋氏出于黄帝有了确凿的证据B.改鲜卑姓为汉姓消除了北方民族矛盾
C.拓跋改为元姓体现中华传统哲学思想D.改革提升北魏国力推动北方重新统一
2024-04-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2017年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了《燕然山铭》石刻(图),该石刻可以佐证(       

A.秦朝蒙恬收复河套并修长城B.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并记功
C.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祭拜祖先D.元世祖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2024-03-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东魏将领羯人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傍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少年王纮反对说:“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五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侯景赞许王纮的看法。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服饰已与社会等级脱钩B.北方民族关系深度交融
C.北朝文化呈现开放特征D.孝文帝改革废弃了胡服
2024-03-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班固创作《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指西汉都城长安,“东都”指东汉都城洛阳。唐文宗太和年间,李庾作《西都赋》、《东都赋》,写长安与洛阳,成了唐代少见的大赋。下列关于汉唐时期长安、洛阳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都城迁到洛阳②东晋的法显从洛阳出发到天竺取经
③隋炀帝时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④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苻坚采取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等措施,管理前秦。淝水之战前,他在太极殿会见群臣时,提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据此可知(       
A.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道德修养高B.北方统治者积极谋求统一
C.民族隔阂不再存在D.东晋王朝的“王化”程度不高
2024-02-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鲜卑,不断向内地迁徙,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下列“深刻影响”的表述,有误的是(       

A.各民族在长期混战中差异缩小,隔阂也完全消除
B.“十六国”政权大部分是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
C.内迁民族推动北民南迁,进而促进江南地区开发
D.统一全国的隋王朝实际是由鲜卑政权更迭而来的
8 . 西晋末年,五胡内迁,典午南渡,“戎墟”的典故被广泛提及,时人以“戎墟”指涉被“夷狄”等北方政权所据有的中原故土。随着北方政治格局的变动,“戎墟”已俨然成为拓跋皇室对周边割据政权的指斥。这表明(     
A.西晋末年南北对峙明显B.北魏统治者有正统观念
C.北齐学习汉族典章制度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9 . 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2024-01-24更新 | 84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古代中国用“五德”的相克轮回来解释王朝的更替,一般认为新朝是替代旧朝的“德性”而建立的。北魏之前,中原地区经历赵、燕、秦等政权,但孝文帝不考虑它们的“德性”,直接定北魏“承晋为水德”。这一举措意在(     
A.增强北魏的正统性B.促进民族交融C.继承晋朝政治制度D.强化以德治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