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609次组卷 | 128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根源,礼学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礼”是内容,“乐”是形式,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是治国的基本要素,礼乐的这种治国内涵被无数统治者沿袭采用。儒家认为,礼乐因人情而设,有节制性情、提升道德的作用;“礼”的和是“中和”,礼以和为贵,就是在尊重各个阶层权利的基础上,要求人尽自己的义务而达到和谐,这种思想在当代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刘丰《儒家礼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迪》

材料二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宋之际,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文化转型期。唐朝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压制,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家族的约束和保障,以传统的礼法之学渐渐崩溃,家族文化逐渐解体,文化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个人精神逐渐得到释放,民风渐变。到了宋朝及以后的时期,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逐步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平民文学兴起,白话小说大量涌现,市民文艺广受欢迎。新的平民学者群体也不断壮大,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平民精神。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古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2-08-05更新 | 695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至于裴枢,出自“代袭冠冕”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衣冠宿望难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     
A.构成资质令人瞩目B.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
C.对品第的维护和自矜D.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
2023-10-25更新 | 540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这表明汉代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顺帝阳嘉元年(年)“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

A.通过考试选拔官吏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选才标准更加规范D.选官制度日趋公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以君主为轴心,以中央集权为主线的政治体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重要功能,就是稳固君主的专制统治,以使君主能够世代“总揽大权,柄不借下”。自秦汉开始,以后历代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对官员进行组织管理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各级官员对皇帝和上级官员绝对服从,通过一级级的隶属关系,对官员逐级落实责任、督察、考核,然后通过考核结果决定各级官员的升降留任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在这一制度下,官职的设置、文官的选拔任用等都由君主决定。那些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文官,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这些文官也就自觉地形成了对君主的依附关系。

——摘编自赵瑞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按照法律规定、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经录用,就长期任职、稳定升迁,无过失不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所以又叫常任文官制。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职位分类,一般采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形式,通过科目繁多的考试选拔对应专业的人才以满足工作需要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迫切要求改革问题重重的旧有选官制度,建立能为本阶级服务的新制度,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适应和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在其长期的运转中,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秀梅、在黎民《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文官制度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学者指出,在九品中正制下,评品权力握于中正之手,品第之高低,常常系之于门第世资,中正给予官吏候补人的品第,实质上正是一种基于被品评者门资家格的任官“资格品第”。可见,这一制度(     
A.成为维系世家大族统治的工具B.是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
C.使朝廷对官员的监察得到加强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盛行“公荐”“廷誉”,即考生在科考前可凭借人脉将自己的习作呈给主考官或朝中大员,并通过他们的公开赞扬获得“加分”,甚至提前锁定科考名次;宋代科举考试要求主考官与朝中名臣必须避嫌,考生试卷由他人香录,以避免考生因笔迹而暴露身份。这一变化有助于(     
A.提高科举考试的公正性B.削弱富商大贾的影响力
C.增强实用性人才竞争力D.推动程朱理学的世俗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晋时期,司徒府的左长史掌管着中正品评,获得中正品第的地方士人就被记入司徒府的名册,成为“司徒吏”,等候吏部任用,成为一个候选群体。他们定期到中央服役,不受地方官管理。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具有选官中央化的意义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助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缺乏严密的选官程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汉时,被举荐到中央的孝廉一般不必在授官前通过考试。东汉顺帝起,对孝廉的年龄做出了严格限制,并根据考试授予官职,孝廉需要分别进行“家法”(儒家经典)和“笺奏"(行政文书)的笔试,通过后方可被任命为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选官标准发生根本转变B.察举选官流程有所优化
C.地方大族掌控官吏选拔D.官员文化素质明显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儒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冲击B.儒学是当时选官的主要依据
C.士族客观推动了儒学的传承D.阶层固化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