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       
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
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隋唐科举取士兴起,成为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指定一个自己的儿子通过荫庇获得入仕资格,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仙李白,才华横溢,一生却从未参加过科举,而是通过“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的方法,在别人推荐下,被征召到长安,成为文学侍从之臣。由此可知(     
A.科举尚未形成风气B.唐朝选官制度多元
C.八股文非李白强项D.荐举仍是入仕主流
3 .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其中常举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进士又作“士林华选”,对于缙绅而言,“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这说明,唐代“进士及第”(     
A.影响社会阶层流动B.考核标准严格苛刻
C.重视士家大族利益D.受到社会广泛推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朝代更迭之际,往往会有一些士人对新生政权采取敌视态度,然而一旦看到科举复兴,看到了只要寒窗苦读,他们仍然可以金榜题名,大展宏图,由布衣而将相,这些人便沉浸在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不懈追求之中。这说明科举制(     
A.能够调和新旧政权之间的矛盾B.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变化
C.旨在消除士人对新政权的敌视D.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稳定
2023-10-01更新 | 172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是以功臣封侯食采,子弟平流涌进,而不知随时向民间吸取新因素,增加新血轮,致政府与民间日逐悬隔,在上人材日稀,在下民情隔膜。上下不能连贯,有僵化为新贵族之趋向”。为此汉政府创立了:(     
A.内外朝制度B.察举制C.郡国并行制D.九品中正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 -般特科。岁科以“孝廉”为最重要,特科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可见,察举制
A.仅以道德为标准B.严格考试程序C.有利于弘扬儒学D.淡化人才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剑桥中国史》指出:“(在中国帝国行政官员选拔中,开始出现)凡候选人的观点反映了申不害或韩非著作精神的,就要受到歧视。培养中国官员的进一步措施表现出一种偏爱与孔子有联系的传统著作的明显的偏见。”推行这场选官制度改革的最可能是(     
A.周武王B.秦孝公C.汉武帝D.魏文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