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反映了北宋(     
A.增强尚书台的作用B.分割宰相的权力C.收夺地方军政大权D.提升军机处职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坊”与“市”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唐朝政治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所谓“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国家机构置于君主的直接指挥之下,方方面面的国家运作,均由君主一个人来统辖。

——摘编自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实现“君主独裁”的具体措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宋史研究涉及到的部分文献史料

《宋会要辑稿》政书类,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记载了宋朝的典章制度。
《东都事略》南宋孝宗时王称撰写,记载从太祖赵匡胤至钦宗赵桓共九朝的历史,附录八卷,包括辽国二卷,金国二卷,西夏二卷,西蕃、交趾各一卷。
《涑水记闻》司马光撰写的语录体笔记,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宋太祖至宋神宗的军政大事、朝典政章。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风俗人情、日常生活情景。
《三朝北盟会编》宋代徐梦莘创作的史学著作,会集了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
《朱子语类》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南宋理宗时黎靖德以类编排。
《象山集》收录陆九渊往来书信及短篇杂著等,由其子陆持之编成。
从表格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拟定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说明选题的意义和史料选择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关于“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北宋《丁晋公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其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时隔半个多世纪,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则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中却未见记载。据此,下列对“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A.来自传闻,毫无依据,不可置信B.充满了话本式的戏剧性夸张和渲染
C.司马光是亲历者,其记载最可信D.是否发生过“杯酒释兵权”应存疑
2024-01-10更新 | 4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朝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其中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机构是(     
A.转运司B.枢密院C.提点刑狱司D.三司
2024-01-06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宋元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说出两个)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地方实行怎样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影响。
7 . 宋人陈亮认为:“艺祖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这体现出宋初的治国方针为(     
A.崇文抑武,以文治国B.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C.削弱地方,分化事权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8 . 北宋建立之初,十国势力残存,地缘局势上北有强邻契丹与北汉,南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荆南(南平)、湖南地区等拥兵自重的割据政权。为此,宋太祖定都东京,实施“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并谋求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初采用这一战略决策的原因是(     
A.从经济军事地理角度考虑B.东京地区农业生产发达
C.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需要D.北方游牧民族迁徙不定
2023-12-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信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北宋时期的地方层级图示如下,请问缺失的①和②分别是(     
A.枢密院,通判B.行省,刺史C.路,通判D.路,刺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吕思勉指出,宋代士大夫“持论过高,往往不切实际。意气过甚,则易陷于党争。党争最易使人陷于感情,失却理性”。他认为(     
A.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B.宋代提倡文治文官地位高
C.文官政治削弱宋朝凝聚力D.士大夫治理国家弊端显现
2023-12-04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