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1 . 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2023-09-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古代史知识竞赛试题
2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3 . 如图我国历史上四幅疆域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5 . 关于朝代之间的继承与变革,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的说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宋朝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宋太宗即位诏曰:“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奉,不敢逾越。”北宋统治者在外交中多采取守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政上。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建设,被概括为“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据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等


(1)列举“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评“宋承唐制,抑又甚焉”的宋初制度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     
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
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膨胀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
2023-06-03更新 | 1047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而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B.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C.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D.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宋真宗又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宋真宗将个中奥妙说破:“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由此可见,宋代(     
A.统治宽松促进言论自由B.防范重臣置于效率之上
C.皇权相权矛盾不可调和D.重视台谏政治发展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史·职官志一》载:“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这主要反映了宋代官制的哪一特点?(     
A.官称与实职分离B.幕僚制度盛行C.三省制名存实亡D.百官权力分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开始设置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主要包括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这明表通判的设置(     
A.分割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D.完善了地方监察体系
2023-02-28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