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后,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一路之中帅、漕、仓、宪四司并立,规定“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民通签书实行。”这些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官员的徇私舞弊
C.旨在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到了宋代,谏官的监督对象由皇帝转向朝中文武百官,特别是以中书、枢密院等执政大臣为主要目标。这可说明宋代(     
A.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B.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
C.皇权制约体制严重弱化D.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4 . 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     
A.《梦溪笔谈》B.《宋史·职官志》C.《清明上河图》D.《马可·波罗行纪》
5 . 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贡士,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焉。

——摘引自《通典》卷十五《选举三》

材料二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科举制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代藩镇之弊”是什么?概括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3-10-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欲治之(地方藩镇),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A.派文官到地方担任知州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政
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2023-10-05更新 | 569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分散机构权力,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8 . 宋初在方镇(藩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构。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初期(     
A.创新制度加强地方治理B.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的混乱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D.推行重外轻内的治国理念
9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5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宋代统治集团的特点是:一、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二、官僚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呈现不稳定状态;三、官户享有的减免赋役的特权较唐代品官要少。这实质上说明,宋代官僚集团(     
A.地位剧烈变动不利于政权的稳定B.制度构建注重制衡与效率
C.逐步出现机会和身份平等的趋势D.政治事务处理高度程式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