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贡士,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焉。

——摘引自《通典》卷十五《选举三》

材料二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科举制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代藩镇之弊”是什么?概括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3-10-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欲治之(地方藩镇),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A.派文官到地方担任知州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政
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2023-10-05更新 | 609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以政治制度来治理国家是国家治理理性化的重要体现,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72年,宋太祖“命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兼淮、湖、岭、蜀水路转运计度使”,此举为宋朝转运使设置之发端。朝廷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意限制藩镇权力,而转运使易于得到信任。这就为它插足地方事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至977年,尽除节度使所辖支郡,将地方管辖权委托于转运使,以至“转运使于一路之事无所不总”。

——李其旻《宋朝‘路’制浅析》

材料二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会由民初参议院于19124月北迁演变而来。当时政党初立,各党政纲“雷同抄袭”,令人无从区分。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试图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中心势力,依靠国会限制袁世凯。19133月宋教仁案后,国会的态度由强硬转向软化。5月初,袁咨文参众两院,请先选举正式大总统后定宪法。起初,以国民党议员为主的国会表示反对,但后来他们认为,将来可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所以,通过了先选总统案,袁如愿当选正式大总统。10月底,宪法三读通过,公布在即,11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不能开议,宪法不能公布。19141月,袁正式下令解散国会。

——整理自蒋旭等《北洋政局的特点探析》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政治由传统向现代创造性的转化,其实践路径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政治变迁是中国政治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肇始和雏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政治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区别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从而塑造中国特色新型政治文明。

——王树林《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政治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分路而治”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指出其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袁世凯执政时期国会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明”这个话题,自拟论题,并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
4 . 宋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局面,也出现“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状况。说明(     
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行政不统一影响政府的治理效果D.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023-10-04更新 | 569次组卷 | 5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分散机构权力,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6 . 宋初在方镇(藩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构。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初期(     
A.创新制度加强地方治理B.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的混乱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D.推行重外轻内的治国理念
7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4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宋代统治集团的特点是:一、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二、官僚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呈现不稳定状态;三、官户享有的减免赋役的特权较唐代品官要少。这实质上说明,宋代官僚集团(     
A.地位剧烈变动不利于政权的稳定B.制度构建注重制衡与效率
C.逐步出现机会和身份平等的趋势D.政治事务处理高度程式化
9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979次组卷 | 5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代诸州除设知州外,另设“通判某州军州事”,简称通判,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故尝与知州争权。”据此可知,宋代(     
A.地方事权分化B.行政效率低下C.武将地位弱化D.边境防守空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