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朝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北宋D.明朝
2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封建时代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二年,梁王、城阳王提出:愿分部分国土与其弟。武帝立即批准,并下诏诸侯王分与之弟邑者,朝廷均予批准,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诏令的实行,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果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三: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来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跚,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且调整变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

——摘编自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特点及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 . 北宋初期,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的官职是(     
A.节度使B.通判C.枢密使D.刺史
4 . 宋仁宗统治时期(1022~1063年),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九赡军,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一现象(     
A.反映藩镇割据带来严重社会危害B.源于当时对外扩张战争的频繁
C.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D.表明宋代“崇文抑武”政策破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的宰相制度名义上与唐代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日益减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另一方面,由于职权的转移,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

——摘编自刘志华《论宋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

材料二   元昊在祖、父两代留下来的政权建设的规模上,立官制,定服饰,造文字,制礼乐,办学校,建宫苑,在汉人张元、吴昊、张陟等人的协助下,建立了一套官僚制度。“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蕃学,曰汉学。”1039年,西夏又增设尚书省,以尚书令“总理庶务”,改宋24司为16司,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央行政管理体系。除大体仿照汉官制外,西夏还部分保留了原来的“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谟宁令(诸王)、祖儒(大首领)等官称。这样,西夏的统治机构就被划分为蕃汉有别的两个系统。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6 . 宋代的参知政事掌管什么权利(     
A.行政权B.军权C.财权D.行政权和财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根据材料回答,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这说明(     
A.机构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B.宋初并不具备改革条件
C.宋初改革总体上弊大于利D.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益
2022-11-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赵宋是在唐末五代社会动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王朝的建立为制度更革提供了契机,却并不意味着全新制度的开始,宋初典章制度多沿袭前朝旧章。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或者各种条件的限制,汉唐制度未能直接生效,宋人结合历史与现实,对汉唐制度进行了反思与创新,推动了宋代制度的完善。

——摘编自王卓熙《汉唐“故事”在宋代政治场域的运用析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朝的政治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1-21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