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载:“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其恩数廪禄,与参、枢等。”从中推测,“计相”可能是指
A.三司使
B.治粟内史
C.参知政事
D.枢密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为此,宋太祖
A.“罢相,设五府、六部……等署,分理天下庶务”
B.(令)“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C.“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打破士族垄断官场局面
D.(于)“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时期,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转运使
C.枢密使
D.三司使
2018-11-19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等职责。宋真宗时转运使职权扩大并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以后又陆续设立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转运使制度的演变反映了宋代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割据现象日益严重
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
D.地方官员权力逐渐扩大
2018-11-13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朝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元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材料旨在说明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2018-11-12更新 | 243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再现。宋太祖这一做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文官与武官的矛盾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百官内部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9 . 宋代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走了大部分权力。这说明宋朝
A.财政制度已成熟B.相权被进一步分割
C.皇帝知人善任D.君权被相权所制约
2018-10-19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行政图(局部)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2018-10-18更新 | 339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