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帅、漕、宪、仓四个监司官,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A.使地方行政运行迟缓B.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C.造成地方权力的失衡D.推动了刺史制度形成
2024-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有学者认为,宋朝在与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一再失利,并且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究其原因是宋朝推行的一项政策使军队战斗力锐减。这项政策是(     
A.盟约和议B.崇文抑武C.闭关自守D.重农抑商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宋大多数时期,枢密院处于宰相的控制之下,“至开禧(宋宁宗年号,1205—1207年),遂为永制”。据统计,在南宋王朝的150多年的时间内,三省长官和枢密使连续不兼职的时间仅十五六年。这一调整(     
A.解决了严重的冗官冗费问题B.反映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C.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D.是重文轻武政策破产的标志
4 . 下表所示为宋代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情况。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北宋时期(       

出身

人数/人

文官

54

武将

18

太监

1

A.宗法观念的彻底消亡B.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C.科举制弊端日益凸显D.官员选拔制度的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B.设置通判的主要目是防止武人专权擅政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D.路州县体制的设立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6 . 宋朝立国后,吸取汉唐时期地方监察官由于权力太大而变为割据势力的历史教训,采用了“分而察之,互相牵制”的统治政策。其中,为节制知州的权力,北宋创置了(       
A.郡县制度B.刺史制度C.通判制度D.行省制度
7 . 宋太祖统治时期,大大提升了文官的地位,甚至让他们主持军务,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表明宋朝(     
A.崇文抑武B.知人善任C.削弱相权D.分化事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许诺“宰相须用读书人”,表示“事业付之书生”,立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从制度上提高进士授官品级,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这些举措反映出宋朝(     
A.吸取前朝的历史教训B.分化事权的政治策略
C.科举制取得繁荣发展D.统治者重视官员选拔
9 . 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在各路设四司,简称“漕宪帅仓”。其中,转运使(漕臣)主管财政兼监察;提点刑狱(宪臣)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帅臣)主管军事;提举常平(仓臣)主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的设置(     
A.抑制了武将专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充实了地方财政D.提高了行政效率
10 . 北宋在中央设“二府三司制”,作为宰相办公机构的“中书门下”(政事堂)行使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军事上,枢密院有调兵权而不统兵,禁军机构“三衙”实际统兵却无权调兵;在地方,“路”一级设置四个平行机构(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州”一级在知州(知府)之外增设通判。这种制度设计主要追求的是(     
A.中央加强皇帝专制,地方分权自治B.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抑制武将割据
C.各权力端相互制衡,防止一方擅权D.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六部相互制约
2023-04-08更新 | 36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