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今陕西户县北),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

材料三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2022年7月第3次印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2023-11-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夜市起源于汉代,兴于唐代。唐代韦述的《西都杂记》中记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当时统治者为了维护治安,从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一年之中除上元三日市场可通宵达旦,其余时间都要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在实行宵禁制度时,夜间的活动多为上层贵族、官僚阶级和部分文人在豪邸中进行的宴饮活动,市民阶级的活动较少,到晚唐五代时期,宵禁制度有所松弛,由原本的里坊制度转变为坊市制度,出现专门的草市、夜市,丰富了下层民众的娱乐生活。

——摘编自孙黎《我国夜市发展综述》

材料二   宋代夜市日臻成熟,宋朝定期、定点集市夜市、节日夜市遍布全国城乡。北宋首都开封,南宋行在临安(杭州)都是具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南宋临安的夜市与东京开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主要街区都有夜市,店铺林立。朱雀门外尤以“州桥夜市”与“马行街夜市”两处较大,东大街也是“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即便是禁地皇宫,周围也有酒楼、店铺。时半夜酒楼作乐喧嚣声甚至传入皇宫内。商品交易、娱乐、服务性场所或机构有很多,其中在夜间经济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酒楼、茶肆、邸店(客店)、塌坊(仓库)、瓦舍(瓦子)。经营项目多是餐饮、住宿、百货等。

——摘编自李华瑞《古代夜市,为何宋朝最兴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夜市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夜市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恩格斯

材料二   针对有一种“唐宋变革”理论把唐、宋两代分割为二、唐为贵族政治,宋则变而为君主独裁,同时其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近代化”了的情况,当代学者阎步克认为,唐宋两朝的政治体制的相似性大于变异性。期间虽有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未必就比秦汉400多年的变化幅度更大,更达不到所谓“变革”的程度。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形态演进角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内涵,用材料中恩格斯观点的角度简述这次“社会大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中关于宋代社会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从经济角度给予说明。
2024-02-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时期,中国的农业和食物最后成形,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南方水稻亩产约353斤,北方小麦亩产约178斤,无论是面积还是亩产都远远超过前代。北方人民普遍喜食麦粟,而南方则以稻米为主食。南宋时期,北人南迁,使得对麦类需求加剧,引起麦价的增长。同时,政府对租种土地的佃户,只征收秋季收获的禾稻田赋,而夏季小麦的收成,全归佃户。这推进了当时食物生产更为合理化和科学化。华南某些地区几乎全部种植柑橘与甘蔗,口粮解决全部依赖与商贩的交换。农业的生产模式在宋朝得以确立,后世虽有调整,但并未伴有多少技术上的基本变化。辽与金相继统治的北方地区,华北在农业上已趋于成熟,而辽宁已是“州平地壤,居民所在成聚落,新稼殆遍”的景象。

——摘编自尤金·安德森《中国食物》


(1)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一条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脉相承,既有其一以贯之的核心内核传承延续,也有与时俱进、不断鼎新的新要素持续融入。202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时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体现在中华文明标志性要素的传承与发展。

摘编自叶坦《中华文明连续性考察基于以民为本理念的新视角》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任选一种“中华文明标志性要素”,自拟观点,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阐述充分。)
2024-01-08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自拟模拟8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曾说道:“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在唐太宗的眼里,农业不仅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风俗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贞观年间,水旱连年不断,为了有效治水,唐政府对治水的专门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各部门的领导力量,中央由工部水部郎中主管水利,各地的水渠和斗门置长一人,专管节水多少,均其灌溉。另外,为了加强对水利部门的监管,唐政府还制定了水利和水运的专门法律,这就是所谓的“水部式”,以刑律来保护河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

——摘编自章翊中《唐初统治集团重农思想的表现及其发展农业的措施》

材料二   宋初,推广一年二熟制。政府多次下诏劝谕江南、两浙、岭南、福建等地“益种诸谷,民之乏粟、麦、黍、豆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同时让江北之民“就水广种粳稻”。农业还出现了许多茶、桑、菜、水果专业户。农副业分工的加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宋代出现了许多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宋代铁制农具有犁、锄、楼、耙、镰等多种,一些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如《禾谱》《农器谱》《农书》《耕谱》等。政府将这些农学理论积极推广,许多地方把农书刻印散发民间加以普及。这样使许多农民掌握了一些农学知识原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摘编自李晓玲《浅谈宋代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对当今农业发展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到宋朝时期,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但是,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宋代战争频繁,火器的制造和发明便受到重视。宋代“重文轻武”,优待文臣士大夫,在“重文轻武”的政策指导下,宋代经济、文化教育沉淀积累并逐渐繁荣,它们之间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形成了封建社会中难得的“文治”局面。宋代在各民族和域外文化交流方面卓有成效,少数民族在生产技术上有很多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各民族之间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郝侠君、毛磊等《中西对比五百年》

材料三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自成体系而且独立性与排外性强,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了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在发展水平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没有形成近代科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遗憾。

——谭周桂《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李约瑟难题。
2023-06-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9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材料二     明清时期,社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业新名词,如商帮、票号等……“合伙”是晋商普遍的经营方式,伙计不出资,但作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山西)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股东与掌柜、伙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责者声明的侵权行为,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晋商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经理负责制,一旦票号被挤兑倒闭,出资者也就随之倾家荡产。

——摘编自刘建生《明清晋商制度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商业发展变化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商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晋商衰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为某宋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份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又有外来托卖炙鸡、燠鸭、羊脚子、点羊头、脆筋巴子、姜虾、酒蟹、獐巴、鹿脯、从食蒸作、海鲜时果、旋切莴苣生莱、西京笋。……唯焦竹架子出青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转走,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并概括材料中体现的研究角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研究宋史的新主题,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