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元初的大德《南海志》记载:“广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而珍货之盛,亦倍于前志之所书者。”书中先列举了各种舶货,后记录了与广州有贸易往来的“诸蕃国”已有勿斯寓(埃及开罗)、层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等。这一记载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A.造船技术的重大进步B.海上丝路得到拓展
C.政府重视外贸的发展D.广州外贸地位提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邻国在秋萨罗国(今耶路撒冷)西南,渡太(通‘大’)碛,行二千里至其国。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餐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毒)痈(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特甚诸国。

——摘编自【唐】杜环《经行记》

材料二   东非宋朝钱币出土统计表(单位:枚)

国家名称出土地点钱币总数量宋朝钱币数量
索马里摩加迪沙4414
布腊瓦21
梅尔卡10
肯尼亚给地32
安哥瓦那65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10
桑给巴尔岛236156
马菲亚岛93
基尔瓦岛2825
总计330206

——根据马文宽《非洲出土的中国钱币及其意义》编制

材料三   1413年,郑和访问了“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1415年,“麻林遣使附船来中国贡献麒麟(长颈鹿)”,引起轰动。永乐帝(明成祖朱棣)极为喜悦亲往奉天门主持欢迎仪式,接受“麻林国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并允许其在明朝境内交易。

——摘编自《明史·成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行记》中的记载和东非出土的宋朝钱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与“麻林国”的交往内容及其实质。
3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由此可见当时(     
A.城乡间经济差距扩大B.商品经济比较繁荣
C.工商业者的地位提高D.抑商政策已被放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代司农司的设立

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下旨“特设司农司,劝课农桑,兴举水利,凡滋养栽种者,皆附而行焉。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人员,巡行劝课,举察勤惰。”司农司成为元政府最高农业管理机构,其职责涉及农业、养蚕及水利灌溉等各种事务,有些材料记载司农司还负责掌管“随路断没财产、人口、孳畜、屯田、供储”等事。司农司“以参知政事张文谦为卿,设四道巡行劝农司”。

司农司成立之后,即发布《劝农立社事理条画》,该《条画》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是劝农使和各处监管农事的官员的工作手册。《条画》还有“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任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又命提刑按察司加体察焉。”之类的内容规定。司农司还奉命搜求古今农书,删繁摘要,结合实际,编成《农桑辑要》,颁行全国。延佑五年(1318年)又刊印《栽桑浅说》千份。

—摘编自汪兴和《元代劝农机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设立司农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劝农立社事理条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自幼受《春秋》影响颇深,继而作《史记》,形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崇高抱负。《史记》作为一部历史巨著,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俗、地理等兼容并包的“百科全书”。司马迁记述历史,“其文直,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坚持直笔,展示了他一代史学大家的治史态度。

——摘编自张迪《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的比较》

材料二   司马光曾叙述了《资治通鉴》的总纲:“臣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编年一书……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书记述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一系列史实,将明君、忠臣、良将、循吏等种种条教方略,详备记载。司马光以“信史”作为基本要求,既歌颂历代统治者光荣的政绩,亦记述昏君的残暴及人民的反抗,“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

——摘编自伊兜《伟大的〈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司马治史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为史家应包括的品德素养。
6 . 纵观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特别是从唐代以后,南方多是愈分愈细,北方则很少分细而只见归并。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后期人口数超过20万的州郡,南方占44处,北方占11处;南方的44处中,江浙占了23处。这说明(     
A.南方政权鼓励移民B.江南的区域位置优越
C.南方经济稳定上升D.南北方人口数差距大
2023-10-11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史·舆服志》载;宋初“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真宗时,对于朝中服饰,“不惟士大夫家崇尚不已,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竞相仿效。哲宗至徽宗时,张耒在《柯山集拾遗·衣冠篇》中指出,当时胥徒的冠服与知州、县令相差无几,公卿大夫与武官、技术官的衣冠没有太大区别。南宋人梁克家在《淳熙三山志》中记载:以前闽地风俗是“自缙绅而下,士人富民胥吏商贾皂隶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超越等次)”;三十年来却“渐失等威”。对此,朱熹讲“衣服无章,上下混淆”。

——摘编自郭学信《试论宋代世风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宋人服饰体现的价值取向。
(2)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某一价值取向进行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根据史料的记载,宋人面孔长圆,细眉开目,宋代的化妆品主要有额黄、鸦黄、眉黛、红粉、口脂、花钿等,女性也不像唐朝妇女抛头露面(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体现了贵族旨趣的转变
C.折射新儒学思想的影响D.源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文献资料记载,南宋从高宗朝以来,泉州、广州等处市舶的关税总收入连年超过200万缗(进口税率仅为7%~10%)。这些港口同时也是造船中心,1974年,人们在泉州湾就发现了载重超200吨的南宋末年沉船。这些记载和发现可印证南宋时期(     
A.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B.政府对外贸的垄断政策
C.积贫积弱局面的缓解D.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10 . 据《武林旧事》《西湖繁盛录》等记载,南宋临安市场上售卖大量的新鲜水果,品种多样;福建部分地区的农户,则专以种植水果为生,多者种植可达万株,果树“数里之间,焜如星火”。这说明南宋(     
A.小农经济结构有所突破B.市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进程D.重农抑商政策成效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