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茶,一片东方树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材料一: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转变成中原的。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材料二: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的时尚。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起来。如图1所示,为1575年左右意大利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软胎油-醋瓶和1690年左右荷兰生产的装饰有中国图案的茶叶瓶。如图2所示,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它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

   

图1

   

图2

——摘编自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茶叶生产逐步复苏,50年代以来先后研制成功茶叶筛分机、切茶机等茶叶精制机械,使我国茶叶生产长期依赖手工的落后局面获得改善,显著减轻了茶农的制茶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叶加工质量。1979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05万公顷,产量达到27.72万吨,出口量达到10.68万吨,分别为1950年的6.2倍、4.5倍、5.7倍,为我国后来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11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批下来的专利《一种冷水冲泡型茶叶加工设备与工艺》,进一步提升“冷泡茶”工艺,成为“热泡清茶”品饮方式的补充,丰富了茶饮体验。

——摘编自陈宗懋《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茶文化”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023-12-14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城市地税与农田税,虽就税目性质而言有其一致性,但城市地价之远超乎农田,官府也就对其敷之以特别的税额。与此同时,国家从城市征税赋役之所依据的税产,出现了一种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并形成了清晰分辨“田亩”“家业”与“营运”三类性质略异税产的概念。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城市税制再议》

材料二   厘金为晚清时期清政府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为清政府地方编练乡勇、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临时筹饷方法。此时五口通商已过十年,本国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商业税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厘金期初主要有两种:其一活厘,是抽行商的货物通过税;其二板厘,是抽坐商的交易税。厘金征收对象为本国商人,见货即征,不问巨细。各省自定税则,任意征收。

材料三   罗斯福要求国会降低低收入者的税率,同时提高高收入者的税率。对于年收入为5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了1%,年收入6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6%,年收入350万以上的人税收增加7%。同时,还根据公司规模分等征收公司所得税,并有股息税,以防漏税。

——《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税收体制与农村相比有何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厘金产生的主要原因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厘金产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税收政策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税收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税制改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材料一   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南方农业获得了大发展。

——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023-11-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131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时,对外贸易的陆上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通往印度的“永昌道”,在东北有去朝鲜、日本的“乐浪道”。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唐朝始设市舶使,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设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当时皇帝及相当一部分大臣认识到“岛夷朝贡,不过利于互市赐予,岂真慕义而来”。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神宗诏令:福建沿海口岸有南洋各国商舶到达,查验是否有“公凭”,如已经抽买(征税),凭“回引”(纳税凭据)即可通行。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山西商人商业活动的特征。
2023-11-21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2023-11-16更新 | 379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两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周公制礼便将一夫一类多妾的嫡庶体制制度化,强调身份的重要性,正如《礼记·内则》所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完成,其基本精神就是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缔结的前提。《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并非仅是男女个人之事,而是事关宗族延续繁衍的大事,正如《左侍·信公二十三年》所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西周初将“同姓不婚”定为宗法伦理。

——摘编自杨茂义《宗法制与春秋婚姻礼制》

材料二   唐文宗想把临真公主嫁给当时北方大姓士族,却遣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本朝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唐到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时期人们的择偶观念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而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被时人概括为“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出当时
A.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结束B.美洲新作物输入推动经济发展
C.程朱理学受到官方的尊崇D.社会的门第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2022-01-10更新 | 604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唐以后的总的趋势是向平民社会发展,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突出世俗性、合理性、平民性。对整个宋明理学的评价应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进行,它是配合、适应了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整个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当然,思想的发展也有历史的渊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心性见于《孟子》,天理人欲出于《礼记》,这些经典的问题经过理学家们的不同诠释赋予了新的意义。

——摘编自陈来《宋明理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出现的原因,分析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演变的认识。
10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材料三   1015世纪,在我国西北到东北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辽”“西夏”和“金”三个民族政权。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它们都在汉字的影响下,创制了本民族的汉字系文字。

——摘编自王锋著《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

材料四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新的管理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

——整理自2011年全国文综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