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僧一行,俗姓张,父亲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少时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拜访道士尹崇,借阅《太玄经》数日,撰写《大衍玄图》和《义决》。武则天主政时期,一行为避祸出家为僧,隐居嵩山,拒绝征召,后前往荆州当阳山学习梵律。开元五年(717年),一行被其族叔强行带到长安,玄宗多次向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当时的历法在推算天象方面渐渐出现偏差,玄宗命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编订新历法;另派人制作黄道游仪,观测天象,与一行的研究互证。一行取《周易》“大衍之数”之名,主持编订《开元大衍历经》。一行去世时,玄宗赐给他“大慧禅师”的谥号。

——摘编自刘晌等《旧唐书》等

材料二   至元十六年(1279年),经元世祖批允,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并根据观测结果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其对地球自转周期的计算与现代值只差26秒。郭守敬还擅长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等13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就是他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而成的;景符则是郭守敬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改制成的测影器具,它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

——摘编自李兴濂《郭守敬:七百年前的中国科学之星》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唐代前期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僧一行和郭守敬对天文学的贡献,并说明他们能够作出贡献共同的有利条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由于城乡之间没有形成贡赋关系,城市不能向农民征收税赋,城市最初的粮食需求只能来自周边农民的销售。大约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迅速发展,乡村专门化的粮食生产吸引了专职商人参与,国内粮食贸易很快发展起来,但远距离收购的粮食不能在城内直接售卖,必须通过当地代理人销售。伴随着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最直接的“农业腹地”。为保证市民生活需求,城市当局往往对粮食市场实行严格管制,不允许市民下乡收购粮食、购买园基超过其需求能力的粮食等,并设立以市长为首的“巡回法庭”商讨价格、检验各类商品,维护城市粮食市场的有效秩序。尽管如此,城市粮食的供应依然非常紧张,这也使得城镇与周围农村的关系非常紧密,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从而改变了周边农村传统的农业结构。

材料二   与西欧相比,中国古代重点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通过官府调拨,如南宋都城临安“凡诸军、诸司、三学及百司、顾券、诸局工役等人,皆给焉”,但“细民之食,皆需之铺家”。与西欧不同,中国农村的粮食不一定直接卖给附近的城镇,而是由商人舟运至杭、至秀、至南浔、至姑苏等地粜米。宋代以后,地主的地租粮自食比例较少,相当部分作为商品粮直接运往城镇或急需地点销售。地主居于市镇中,既从事农业经营,又进行商品生产,当粮价低贱时,地主则大肆收购,反之则出售粮食,从中获取厚利,因此地主富室深刻影响了市场粮食价格。为保障粮食供应,官府往往采用设置官仓等间接手段平抑粮价,而较少使用行政或强迫手段干预其它经营者。正是由于中国城市的生存无须单独依靠周围的乡村,因此城乡关系比较松懈,没有建立起来直接的经济联系,因而城市不可能推动农村发生转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丰斋《比较中西方古代城市的粮食供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西欧与中国城市粮食供应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欧和中国城市粮食供应差异造成的不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
C.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4 . 宋代的《耕织图诗》用图像和诗歌的形式把农桑内容表露无疑,元代的三大农书则直接以“农桑”为书名,清代尚有《农桑经》等书以“农桑”为名。由此可推知,中国古代(       
A.农桑结合是农业结构的特点B.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农书撰写成为了民间的潮流D.农桑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     
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
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宋中期至南宋的类书,大多内容全面、分类严密。如《全芳备祖》属于花草果木专科类书,引用古书时剔除鬼神之说,所录皆为草木名称、种类、性状等;《梦溪笔谈》也多对前人之“妄说”予以辩证。这一现象(     
A.说明传统儒学受到挑战B.受到格物穷理思想影响
C.表明两宋文化领先世界D.反映了市民文学的兴盛
2024·四川自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南海一号”是世界古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从目前清理出的瓷器来看,所出的德化瓷器与中国传统瓷器器形、纹饰等区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为南宋时期“来样定做”的外销瓷。这则材料可以用于佐证(     
A.南宋对外交往繁盛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
C.海上丝绸之路开辟D.南宋经济水平领先世界
8 . 对于地方官员德政书写的方式,东汉时期以“飞蝗过境”“猛虎渡河”“纵囚归狱”等为模式与范本;到了宋代,多出现“民诵之”“民受其惠,诵之”等话语。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发展促进观念转变B.儒学发展影响官吏评价
C.官员考核方式更加规范D.社会治理模式发生变革
9 . 主题探究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小明在历史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至宋元时期完成南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为探究该主题,小明首先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三   本朝文物之盛,自国初至昭陵(宋仁宗)时,并从江南来,庆历间人才彬彬,号称众多 …… 皆出于大江之南。

——宋人笔记《曲洧旧闻》

材料四   天下岁入粮数,南方6890307石,北方5224393石。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占全国比重尤高,各约占37%和10%。

——整理自(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

(1)谈谈材料一对于该主题研究的意义。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四提供了哪些探究该主题的新视角?并简要说明它们为什么可以做为该主题研究的史料。
(3)你认为该主题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投壶”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活动。宋代投壶技艺多样,娱乐性强,且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司马光说:“夫投壶细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由此可知,宋代“投壶”(            
A.体现了崇文抑武的观念B.凸显了儒学的价值倾向
C.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提倡D.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