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一   宋代书院的院长一般是由在职、赋闲官员任职或地方官聘任。书院主要是理学家继承、传递和创造学术思想的场所。为此,书院的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和历史学为主。书院往往是由家族或当地名门望族捐资兴建的,但这些资助是有限的。书院的学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或者名门望族之后,或者官员举荐。学生毕业后多走入官场,成为统治者的有力助手。

欧洲中世纪大学从形成之初就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大部分都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合体。欧洲大学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学费制度,来满足大学正常运行的需求。课程设置虽然也有偏向道德说教的宗教学科,但更多的是法学、医学等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要交学费就能进入大学学习,毕业以后也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决定去向。

——摘编自李雯《试比较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   13-14世纪的欧洲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被赋予的特权范围也越来越广,有些学生甚至滥用特权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大学与城市也因此不断发生冲突。随着中世纪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身城市发展,而大学培养了大量各类人才,如医生、律师、文员等。作为相对民主公平的教育机构,大学也为市民开辟了跻身上流社会的通道。此外,随着规模的扩大,大学也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与大学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对大学持欢迎的态度,不仅厚待本地大学并设法留住师生,还热情邀请其他国家、城市的师生来到自己的城市。

——摘编自杨志卿《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2 . 【“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请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交叉影响,推动‘中国’发展”这个主题,任选一个历史阶段,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至少两个方面,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示例
主题:宋元时期政治与思想文化的交叉影响推动“中国”的发展。
3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材料一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子,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者,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划为士、农、工、商四等,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郭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

——摘编自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汉代相比,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及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3-1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的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材料一   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完成不久之后,由于历史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此后的六百多年内变为唐宋帝国的大动脉……唐代,江淮一带更为富庶,工、矿、农、林等生产事业都有飞跃的进展,农业的生产尤为发达,从而成为全国财赋之区。到了宋代还是有增无已的继续发展下去。可是,军事政治的重心,由于地理与国防的关系,却仍旧留在北方。

——摘编自张伟保《唐宋帝国与运河》

材料二   


元代在开创漕粮海运的同时,还相应实行商贸及官民水上南北交通以河运为主干的体制。利用京杭大运河航道,海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

大运河开凿运行堪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文明发达的象征和杰作,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在古代中国诸多巨大工程行列,唯有大运河能够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论。防御游牧铁骑的万里长城,虽然在国内外声名远扬,但就其对国计民生的综合功效而言,却明显逊色于大运河。至于秦始皇陵、明清宫殿皇陵等大工程的劳民奢靡,其正面效益更是与大运河有天壤之别了。

——摘编自李治安《大运河的漕粮北输与中近古南北社会发展新论》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大运河成为“唐宋帝国大动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2023-12-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宋代的官学

国子学和太学

国子学

宋代最高学府,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太学

中央官学的主体,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庶人之俊秀者

专科性质的学校

武学

专门培养军事人才,恩荫子弟和平民应试合格即可入学

律学

专门培养法律人才,朝廷命官或举人可以入学

医学

培养中医人才

算学

培养算学人才,朝廷命官和庶人可以入学

书学

培养书法人才,入学资格无明确限制

画学

培养绘画人才,入学资格无明确限制

贵胄子弟学校

宗学

为赵室宗室子孙设立的学校,八到十四岁入学

内小学

专为贵胄子弟中的儿童设立,专选十岁以下资质优异的宗室子弟入学

国立小学

政府设立并管辖的普通小学

特殊性质的学校

临时性教育机关,凡赴京应试士子和落第举人均可入馆听学

州县学

各州县设立,中央委派学官和教授,优秀者可升入中央太学

——摘编自游彪著《追宋》

材料二   明初学校设置分为三个层次:

社学

明初,民间自立社学,延师儒以教子弟,有司不得干预

府、州、县学

明初,各府、州、县皆设学校。府学设教授,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各一人,为教官之长。生员在学专治一经,但不能直接做官,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或是经过岁贡进入国子监,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

国学

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其中品官勋戚子弟为官生,地方保举民间俊秀及府州县岁贡生员为贡生。国子监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每季度都有考试,考试及格即可授官

——摘编自王天有著《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官学教育体系发展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和明代教育体系发展与完备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子创立儒家的过程看,孔子的学说实际上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因”和“损益”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既继承和延续了原初的文化,又有所变化和发展,因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性。儒家学说推行的安家邦和忠孝之道的理念,不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在普通百姓眼里,也契合了长期以来坚固的血练心理和社会道德上的满足。这种积极、有为的思想立足现实,为此,后世儒家主动吸收其他学派合理的思想,也使儒学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二   宋代理学在新的哲学基础上重建了传统的礼治秩序。理学家在人伦关系中强制注入以“理”为依据的尊卑名分,使“礼”的权威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瑞认。理学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无疑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明清时代,理字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不过,理争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努力塑造理想人格,也不乏积极意义,中华民族塑成独特的文化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受到了理学的深刻影响。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等《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就是关心、尊重、忠诚他人,这既适用于私人性的家庭生活,更适用于公共性的社会生活,所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具体来说,在私人性家庭生活里,“仁”表现为孝、悌、亲等具体德目,在公共生活里,“仁”表现为恭、敬、忠、友、宽、惠、信等具体德目。在孔子看来,理想的公共生活就是“仁”的原则得到公开而广泛的遵守,为了“仁”原则得到遵循和落实,可以牺牲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摘编自朱承《天下归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

材料二   从春秋董氏学的整体来看,董仲舒的确是吸收了大量的墨家、道家甚至法家的观念,尤其是在对于天和宇宙秩序的讨论中,大量吸收了阴阳家的思想。徐复观认为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的系统,主要目的是要给现实的政治权力寻找一个制约性的因素,因此宗教性的成分反而比较弱。

——摘编自干春松《董仲舒与儒家思想的转折——徐复观对董仲舒公羊学的探究》

材料三   南宋初,朝廷“割土求和”,苟且偏安,朱熹疾呼“存天理,灭人欲”,反映了民众对重整伦理、政治清明、抗侵雪耻和振兴旧邦的企盼。此处的“天理”即“五常”,“灭”的意思是遏制或克制;“人欲”则喻指贪婪,朱熹的释义是:“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人欲是“惟为求美味”,“把饮食一事安顿得不恰好”,追求得过分“便成了恶”。朱熹呼吁“存理灭欲”,主要目的在于遏制权贵搜刮民脂民膏和过度奢靡。

——摘编自朱清《朱子理学的几个重要看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仁”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儒学的特点,简要分析董仲舒儒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你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认识。
2023-10-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即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9 . 唐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 古代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下表 )。


材料二 郑樵在 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观的不同,并分别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23-10-07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开始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3-04-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