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2021-06-13更新 | 11921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21年河北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宋代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
2021-06-02更新 | 434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3 . 原产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水稻“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宋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这一做法
A.体现了南北粮食日趋融合的趋势B.促使外来农作物成为种植的主体
C.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安全问题D.提高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茶馆是专门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中国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茶馆的雏形。唐代,国家富强、政治安定,经济、文化昌盛城市繁荣,这为当时造就一个群体一一市民阶层提供了条件,他们流动范围较大,见识较广,重人间友情,茶馆为其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宋代,商品贸易地点不再受划定市场局限。在热闹街市,交易通宵不断,为茶馆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明代,茶馆进一步发展,被列入三百六十行中的正式行业。清代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已走向衰败,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茶馆这一社会窗口真实反映了这一历史变迁。

——摘编自黄建宏《中国茶馆发展研究》

材料二 茶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文人借它抒发出各种情感,所产生的作品也成为如今我们了解古时茶文化的重要途径,茶与文学早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彼此的骨血之中。在读那些有关茶的文学作品时,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一刻古人对茶文化的情有独钟,茶也早已变成他们的习惯了。因此,茶文化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摘编自赵雅《茶文化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馆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茶文化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海港,宋立国后率先在此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稍后不久,又在两浙路置司;咸平二年,则于杭州、明州各置市舶司,泉州市舶司迟至元裕二年设立。宋人赵汝适在泉州亲自“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在其《诸蕃志》中列出了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名称超过了六十个。元丰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治平63万,元祐末41万,徽宗时110万,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它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增长。从1877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经常性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5%。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总体逆差,逆差累计额达381亿美元;90年代(除93年外)基本为顺差,顺差额为486.5亿美元。90年代到我国入世前,我国对225个税率下调,减少和取消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等制度,在出口方面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玉琴等《中国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

——摘编自南朝范晔等著《后汉书蔡邕传》

材料二   元朝后期,高明创作了南曲《琵琶记》,写的是东汉末年陈留郡书生蔡邕与赵五娘新婚不久,即奉父命进京城洛阳,到礼部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他考中状元,被天子任为议郎。牛丞相奉旨召他为婿,他百般拒绝不成,只得与牛小姐成婚。而此时家乡的赵五娘孝敬公婆,备受困苦煎熬,剪发卖钱埋葬去世的公婆。之后,赵五娘携带琵琶一路求乞去京城寻夫,终于找到蔡邕。全剧以一夫二妻的大团圆结束。

——摘编自《琵琶记》小说本(吕树坤编著,吉林文史出版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则材料记述蔡邕入仕途径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7 . 北宋理学家张载曾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他们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并且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张载此举
A.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完成了儒学复兴大业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体现了传统民本思想
2021-04-16更新 | 489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元朝地方官的做法有利于
A.推动民族大融合B.稳定农村生产秩序
C.发展民营手工业D.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2021-04-0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D.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2021-01-15更新 | 18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代江南地区民间因财产纠纷而闹上公堂的诉讼已普遍,催生了“诉学”和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诉师的机构及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学校)。官府规定“书铺"须在政府注册,由官方发给牌记(执业证书)。材料说明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恶化B.科举制度改革催生民间办学之风
C.司法传统有向近代司法制度转型的可能D.政府有效管理促使民间维权意识的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