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资料(部分)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由此可以推知,中国古代(       
A.中枢决策机制不断完善B.农耕经济长期高度繁荣
C.儒家思想重人伦轻自然D.重农抑商政策有效实施
昨日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三个时代,中国人特别热衷讨论“中国”。第一个时代是北宋,关于“正统论”的讨论在当时非常热闹。第二个时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热衷讨论“中国”和“中华民族”。第三个时代,应该就是当下,现在中国崛起。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

——摘编自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代或者多个时代,对学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昨日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历史学科试卷
3 . 辽、西夏、金等政权除自身铸币外,多仰赖南方宋钱。苏辙称:“(辽)北界别无钱,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宋人张方平也曾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享。”这反映了(     
A.铸币水平呈现地域差异B.经济发展冲击夷夏观念
C.货币互通助推经济交融D.宋朝海外贸易处于优势
4 .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
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史学繁荣,在编撰中呈现出新趋势。不少阅读者更喜好参阅叙事简明类史著,因此一些史家对卷帙巨大的史书做了化繁为简式改编,例如王当将《左传》改编成传记体后,竟取得“人竞传之”的良好效果。宋人在参阅喜爱的史著时,还撰有撮要、节要以及节抄类史著。与前代相比,宋代蒙学类史著数量与种类增长迅速,史家以十七史为取材对象,编排讲求上下两句成对,四言成句。宋人不仅为一些史书补配了插图,而且还有意创制了图文并茂类史书。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大力推行,一些史著刊编者为迎合读者应试之需,不仅对正史诸家注本做了综合编刊,而且在一些选刊的原著内,多附加题评、批注等特定内容,以增强其参阅效果,一些刊编者在拟定书名时还不惜假托名人,欲以达到广传旺销之效果。

——摘编自燕永成《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材料二   《史学季刊》是中国抗战时期大型的学术性史学刊物,其创刊是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受日军全面侵华的影响。其作者群体主要为内迁到四川的高校教师,以四川大学为依托,规模之大、学术流派之多,在中国近代史学期刊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尽管这些史家存在流派、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在爱国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潮的引领下,这一作者群体怀着经世致用的共同治学理念。在学术特色上,《史学季刊》注重史实考据,彰显了抗战时期中国史学思潮的主流。徐中舒在《古代四川之文化》一文中寓民族情怀于古代四川文化研究,并强调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史学季刊》也重视对西方史学的介绍与引入,具有丰富的国际视野,展现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是中国史学研究接洽国际史学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唐勇《抗战时期〈史学季刊〉的创立及其学术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史书编撰呈现出新趋势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抗战时期《史学季刊》创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建议。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岳珂《桯史》卷二记载,一位富翁对想发财的穷书生说:“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穷书生请教五贼是什么,富翁说:“即世间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抛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
C.儒家传统义利观回归D.理学世俗化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元初的大德《南海志》记载:“广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而珍货之盛,亦倍于前志之所书者。”书中先列举了各种舶货,后记录了与广州有贸易往来的“诸蕃国”已有勿斯寓(埃及开罗)、层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等。这一记载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A.造船技术的重大进步B.海上丝路得到拓展
C.政府重视外贸的发展D.广州外贸地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理学家张载认为,嫡长子至微至贱,而诸子中有仕宦者,“则更不问长少,须是士人承祭祀”,即由士人任宗子:“宗子不善,则别择其次贤者立之。”影响这一主张的主要因素是(       
A.理学思想B.文化下移C.基层治理D.科举制度
9 . 如表为两宋描述农民的诗歌。这些诗歌可用于印证宋代(     
出处内容
《吴门田家十咏》(其一)去年一涝失冬收,逋债于今尚未酬。偶为灼龟逢吉兆,再供租约赁耕牛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敦》(其三)薄游废家务,待子营糗粮(干粮)。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
《砸稻行》分时往往只论签(竹器),主客四六无偏颇。高低十分早晚禾,就中谁家收最多
A.阶级矛盾的激化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封建经济的发展D.自耕农经济的衰退
2024-05-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宋代大儒程颐主张:“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亦认为:“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由此可知,二者的观点(     
A.体现了“六经皆史”的史学思想B.反映了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
C.弘扬了“经世致用”的治学风尚D.强调了士子应借助史实领悟理学真谛
2024-05-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