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宋王朝在中原王朝中第一次在法令上允许并鼓励本国民众经营海外贸易,东南沿海民众兴起经营海外贸易的风潮。宋朝同时还积极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实行多项激励海外商人贸易的举措。在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巨大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实现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向东南海路的转移。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自此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摘编自黄纯艳《“交相生养”——宋朝经济繁荣胜于前代的原因》

材料二   “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海禁除政治考量外,还涉及“互市”“外贸”等硬性政策规定。从经济内生增长逻辑看,制度专断,市场受抑,民众非自由流动,是不利于当时经济发展的。同时政策缺乏弹性,利益就会缺失,商品经济也随之瓦解。因此,海禁政策从当时看,是贸易与政治的一体化,并且紧密联系。

——摘编自杨国《海禁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全球化视角看明朝的海洋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023-11-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宋真宗时期,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并重新走向高涨,商品流通的活跃,为市镇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浙东地区,由于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不足,相应地,经济作物种植和山区林业、沿海渔业则十分发达;地处沿海的越、明、台等府州,盐业市镇十分兴盛;如绍兴府,自六朝以来一直是纸业中心;萧山县西兴镇,位于浙东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与临安城郊的浙江市隔江相望,处于水路交通要冲,商旅往来频繁。从地区发展来看,绍兴府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州府,居浙东首位;从个体发展水平来看,如绍兴府的曹娥镇、渔浦镇、龙山市等,年商税额在1000至5000贯,已接近县级城市的水平。这些镇市实际上充当了与县城同一层次的经济中心地的角色,发挥着将远离州县城市的广大农村与城市联系起来的作用。

——摘编自姚培峰《宋代浙东市镇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特征》

材料二到了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流域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浙江崇德石门镇因榨油业的发达,成为拥有数千家的巨镇;嘉善的甘家窑镇,则是“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的庵江市,“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这些市镇的经济活动,有的已超出地区性的限制,而和全国各大都市发生联系,并在一些丝织业市镇出现了“有力者雇人织挽”的现象。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浙东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浙东市镇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表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   社会流动按其流动方向,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关于水平流动,多表现在地域和职业方面的流动。如农民摆脱户籍与土地的束缚,“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商人在各地流动,“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盖此郡凤凰山谓之客山,其山高木秀皆荫及寄寓者。其寄寓人,多为江商海贾……”士人也从事经商,在赶考途中,有“贩盐为事”。垂直流动则多表现在科举制全面展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上升的机会,宋代开始阶级区分不及前代严格,阶级之间的流动性比较大。

——摘编自陈静《宋代商品经济与社会流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流动的主要表现,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宋代社会出现的主要新变化。
2023-11-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2023-11-16更新 | 37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有其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共同之处是认为海外贸易可以,缓解“国库之急”。其差异之处在以下几位人物的论述中有一定的体现。李觏指出:至于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币)货,不可不察。苏轼在《乞禁商旅过外国状》中追溯了前一年泉州商人为高丽雕造佛经载往彼国获利,后又栽高丽僧侣束宋境一案,并指出因高丽臣属辽国,使此案具有通敌之嫌。叶适对于泉州“每岁造舟通异城”,而地方官却体恤百姓,不趁机增加赋役的做法十分认可。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所以不可能像西欧的一些海洋型国家,如英国与荷兰一样,把海外贸易的观念上升到经济思想的高度。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04年就写了《海洋自由论》。英国人托马斯·孟、尼古拉斯·巴尔本也分别写了他们的《贸易论》。这些人共同主张鼓励官、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国家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格劳秀斯更是在1625年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应该利用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外利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衍德《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宋代士人、西欧学者海外贸易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西欧海外贸易观差异的原因。
7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引起许多学者的共鸣,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的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学术和文学的变化。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二   唐宋时期,并非所有一切领域都发生了所谓“变”……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吃喝穿住等家庭日常生活,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的;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由荫补入官者(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质的区别。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

——刁培俊《“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观点予以阐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众多城市均有大小不等的市场。最大的都市是长安,城内街道有八街九陌之称,南北向称街,东西向称陌。城内9个市场以南北主要大街为界,街东3个市称为东市,街西6个市统称西市。各市间有墙隔开,市墙有门,供买卖人定时出入。张骞通西域后,来往长安的外商络绎不绝,朝廷设立大鸿胪,在管理外交的同时兼管商务。

——摘编自李天石《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宋朝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商品流通不限于内地的州县,与辽夏金通过榷场的互市交易也十分频繁。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但仍不能满足商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交子,后其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宋朝城市繁华,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城市中坊、市之分已完全打破,夜生活的发展达到了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西汉,宋代商业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秦、隋两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教训,汉、唐的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所颁布的政治和经济措施,都较为注重缓和阶级矛盾。宋政权建立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更迭的教训,为了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政府给予各级官僚地主以极大的经济实惠,这也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但阶级矛盾也始终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史料记载:“江南狭乡百姓,远来请佃,以田亩宽而税赋轻也。”

——摘编自詹小美、李玲崧《宋代的中央集权与阶级矛盾的特点》

材料二   总的说来,唐代在经济制度领域重平等、轻效率,在政治与社会制度领域重效率、轻平等。而宋代恰好相反,在经济领域重效率、轻平等。所谓重效率,主要指结果是否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或完成更多的设定目标,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但是,这种在高度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度之下的平等,自身就隐含着矛盾与衰落的根源。它使宋代的官僚政治成为社会进一步变革的阻力,从而使宋王朝未能出现历史性的社会与经济突破,社会的发展逐渐停滞,中国古代社会终究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摘编自谢元鲁《论唐宋社会变迁中平等和效率的历史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政权建立初期缓和阶级矛盾的相同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代前期经济领域“重平等”与宋代“重效率”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在高纬度地区寻找新海运航线的原因;基于全球化视野,简述这些行动的影响。
2023-05-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郑航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