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形成了图6所示的五条基本的区域性历史发展道路,它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整理


从上图所示的五条道路中任选两条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条道路间的互动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两条道路,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22更新 | 509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表是是宋代一段时期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影响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北方人口南方人口
北宋初期100万户230万户
宋元丰三年459万户830万户
A.疆域面积变化B.经济格局变化C.朝代长短变化D.军事力量变化
3 . 南宋孝宗以后的每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都会引起大争论,问题集中在是否接纳这些人、如何防范附载于他们身上的东北民族文化的扩散等方面。由于都城临安是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的重要迁入地,所以每一次争论几乎都以临安为焦点。这些争论反映出(     
A.移民带来了文化之间的冲撞B.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C.北民南迁导致社会秩序混乱D.南北方的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4 . 靖康之变改变了中国的南北布局。为躲避战乱,北方的能工巧匠、黎民百姓及文人雅士纷纷南迁,南方的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北方。汉族政权政治中心的变化也带动了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两宋之交的这些变动
A.促进了宋代文化的融合B.引发了儒学体系的更新
C.推动了市民文学的产生D.实现了儒道释三教合一
2022-06-28更新 | 774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反映了元朝不仅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元朝高度重视南北交通主要是由于
A.黄河改道陆路联系受阻B.造船航海技术取得突破
C.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D.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代,陕西的口语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语言被称为“雅言”;唐宋时期,洛阳话被奉为“正音”;金元以来,北京口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标准语的变化(        
A.阻碍了文化交流B.与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关
C.不利于国家统一D.受政治中心变迁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靖康之变后,宋朝皇室南迁,以及大批技术工匠和农民南迁,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南宋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重心南移影响经济重心南移B.南宋时期开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地理环境决定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战乱导致南北经济交流中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2.0时代的开端。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主要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明朝对外政策开明
C.航海技术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1-07-19更新 | 901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挈家寓武陵……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又据庄绰的《鸡肋篇》载:“建炎之后,江浙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南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社会环境影响人口分布
2021-05-01更新 | 3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铁器牛耕出现B.隋唐大运河的开凿
C.经济重心南移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020-01-21更新 | 734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