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经济重心南移是古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巨大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材料二   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北人南迁从秦时就已开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由于少数民族的崛起,辽、西夏、金不断南侵,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而宋王朝却实施妥协退让的政策⋯⋯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南方农业获得了大发展。

——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三   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长江流域一直地广人稀,即使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农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直至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1)材料一认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往往和地区的开发、社会大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

至于元嘉末……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沈约《宋书》卷54《孔季恭等传》

材料二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摘编自《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022-11-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师专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发展,逐渐成熟,并-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南方开发B.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C.聚族而居,族产共享D.传统儒家思想的推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宋代的发展情况,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而另有一些国外学者认为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认为宋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没有制度性的突破。

——据【美】罗兹·墨菲《东亚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整理

评析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则始于元焉。”这反映出(  )
A.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B.元朝南北差距的缩小
C.元朝交通体系的完备D.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动
2022-08-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区域长途贸易开始出现B.航海造船技术进步
C.政治中心开始向东移动D.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2022-05-20更新 | 169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始于1282年的海运,到1302年成为元朝直接经营的项目,运输的粮食数量也开始骤增,天历二年(1329年)达到高峰运输量约为247000吨。元朝政府重视海运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B.京杭大运河被废弃
C.元朝统治集团奢侈腐化严重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 . 北宋后期,在科举考试中,为平衡南北方录取的差异,采取了南北分卷的制度。南北分卷考试和录取源于
A.南方更加重视教育B.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C.南北经济文化差异D.政府更偏重于南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靖康之变后,宋朝皇室南迁,以及大批技术工匠和农民南迁,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南宋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重心南移影响经济重心南移B.南宋时期开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地理环境决定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战乱导致南北经济交流中断
10 . 318年,晋元帝司马睿下令在徐、扬二州推广种麦,“所益甚大”;他还以入谷多少作为对州郡长吏考核评定等级的标准。这反映出当时南方地区
A.社会相对稳定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生产技术提高D.经济发展超越北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