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如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此表可以推知(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40628061181110
南方181024370027769
共计58165237611108879
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
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南方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
2023-09-11更新 | 212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爱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一位学者对唐宋时期美术家的地域分布所做的统计,有人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这一分析过程(     
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表
朝代中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其他
唐朝73%11%6%10%
北宋63%17%10%10%
南宋6%26%65%3%
A.严谨解读了材料的内容B.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C.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D.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2023-08-01更新 | 162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3 . 据《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方政治局面稳定
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D.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2023-02-04更新 | 69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匆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婴(上》》

材料二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较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渐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摘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唐末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023-01-1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元时期流行“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变成了“湖广(湖南、湖北)熟,天下足”,这两句谚语的变化表明(     
A.明清时期两湖地区取代江浙成为粮食主要产区B.因战乱破坏,宋到明清江南地区农业日益萎缩
C.明清时期江浙地区转型为重要工商业发展中心D.明清时期全国经济的重心转移到长江中游地区
2023-01-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宋朝是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下列情形出现在宋朝的是(     
①“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②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③“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④户口南多北少;“苏湖熟,天下足”
⑤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⑤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婴求。

材料一   东晋南朝的江南经济,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农、工、商依次发展的基本格局,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首要地位。与汉魏相比,此期铁犁、牛耕已还渐普及,作物种类增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较为突出的是纺织、冶铸、造船、制瓷和造纸业。这一期间,商业仍相当活跃,海外贸易和国内的南北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品市场也有相当的规模。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县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筒……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都城,围绕“都城选址与国家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1-26更新 | 45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宋代气温下降导致北方农作物产量下降、人口减少、经济停滞,而对南方农业没有造成太大影响,气候变迁还间接推动了南方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这说明(     
A.气候变迁影响南北经济发展B.人口南迁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经济已经完全失去活力D.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越北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原赈之,以收人心”,但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销声匿迹。京畿自然灾害频仍,粮食生产遭到破坏并日渐萎缩,终使大都城市粮食与人口的供求矛盾尖锐化,造成大量人口因饥疫而死亡的结局。朝廷始行畿内屯田、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虽属权宜之计,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

材料二   中国古代引进栽培了许多来自域外的农作物品种。源于西亚的小麦在汉代得以推广,唐朝之后甚至取代了中国原产的粟,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汉代以后,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以麦豆秋杂轮作复种二年三热制为主要形式的轮作复种制;长江流域在唐代以后也发展了稻麦两热制。宋代占城稻的推广,尤其是明清之际大量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而又高产的美洲作物引入中国,使得原来难于利用的荒山、丘陵、滩涂得以开发,从而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极大地改善和优化了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构成。

——摘编自王思明、刘启振《中华农业文明的融合与再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
2022-11-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