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如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此表可以推知(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40628061181110
南方181024370027769
共计58165237611108879
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
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南方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
2023-09-11更新 | 212次组卷 | 36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转移B.主流思想变化C.中央集权加强D.人口数量增长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23-01-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反映了北宋时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变动的情况,据此可知(     
A.北宋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B.北方战乱导致劳动力南迁
C.经济重心南移已基本完成D.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2022-11-2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江南开发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三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四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1)材料一反映江南经济状况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材料四反映江南经济有哪些发展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这些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材料四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表

前期中期后期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北方278人84.5%274人63.9%121人40.3%
南方51人15.5%155人36.1%179人59.7%
(3)材料四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022-11-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完善的选官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雁塔恩名”是指哪一制度?其创立于哪一历史时期?

材料二   省试录取名镇是否按地区分配,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北宋中期,欧阳修、司马光普人曲经就此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当时南北学风不一,东南之人长于文章,应进士举得心应手:而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这一争论,表面上看,不过是科举之“公平”应当落实于地区抑或落实于个人的差异,实则反映了更深刻的问题,一方面,与唐代中期以来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过程相应……

—一袁行霈邓小南主编《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讨论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格局和人才格局。

材料三   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进士6603人。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43000人之多,就其规模而言,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在直接参与决策的上层群体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是前朝无法相比的。

——袁行霈邓小南主编《中华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比较唐代的政治有何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2022-11-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唐至南宋,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图。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B.土地兼并不断加剧
C.北方社会经济持续衰退D.引进外来经济作物
2022-11-0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宋仁宗时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后“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视,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于是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一时名臣……及绍圣(宋哲宗年号)崇宁(宋徽宗年号)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有沉抑之叹。”这反映了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中心南移
C.取士人数增多D.文官地位提高
2022-07-27更新 | 1178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