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于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这个数字只有19%。有研究显示:1148年和1256年两份进士题名录,约有57%的人祖上三代未曾为官过。但如果扩大家族范围,几乎所有宋代功名获得者在官场中都有亲属或亲戚。材料说明(       
①晚唐时期官场中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       ②唐宋科举制度带来渐进式的阶级流动
③应试者的出身是宋朝录取的重要标准       ④通过科举考试是向上流通的唯一途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8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商人子孙可以参加科举,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一现象(     
A.增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活力B.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反映了新生产方式的出现D.颠覆了士贵商贱的传统观念
2024-03-29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轼在《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中写到:“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这反映出宋代(       
A.士族阶层已经日趋衰落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C.城市中的饮食设施发达D.士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2024-03-22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官办园林和私家园林定期向居民开放并举办盛大的“开池”游园会,园内市肆百业之兴,各类开放化的园林多种多样,更加趋于分散、小巧和市井化。这一现象(     
A.利于维护城市生活秩序B.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娱乐诉求
C.得益于宽松的社会环境D.反映了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2024-03-16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5 .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3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024-02-23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2 材料解析题——“特点”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代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租佃土地须订立正式契约,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他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说明(     
A.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的减轻B.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C.宋朝不再以职业来区分贵贱D.宋朝契约精神的逐渐加强
2024-02-23更新 | 321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气质,被称为宋韵文化。在时人及今人的文献中均能觅得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韵文化,薪火相传

序号引文出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
天下久安则政必有弊者,三王所不能免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语录》
治天下,蔽以一言,曰公而已,朕(宋高宗)亦安得而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神宗赵顼:“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若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者,亦由笼海商得法也”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潭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生贸易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宋韵文化精神特质的具体表现。
(2)试举一例宋韵文化的其他研究角度加以说明。
2024-01-29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七)历史试题【河北卷】
10 .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B.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
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D.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