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3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024-02-23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2 材料解析题——“特点”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代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租佃土地须订立正式契约,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他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说明(     
A.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的减轻B.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C.宋朝不再以职业来区分贵贱D.宋朝契约精神的逐渐加强
2024-02-23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气质,被称为宋韵文化。在时人及今人的文献中均能觅得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韵文化,薪火相传

序号引文出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
天下久安则政必有弊者,三王所不能免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语录》
治天下,蔽以一言,曰公而已,朕(宋高宗)亦安得而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神宗赵顼:“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若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者,亦由笼海商得法也”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潭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生贸易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宋韵文化精神特质的具体表现。
(2)试举一例宋韵文化的其他研究角度加以说明。
2024-01-29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七)历史试题【河北卷】
5 .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B.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
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D.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儒家传统中,士的形象往往会与“贫”分不开。但到宋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豪门阶层渐次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布衣阶层。宋人郑樵总结道:“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种不问家世而取土的姿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严密化,无疑会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相应地,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社会中也出现了都市贫民阶层。

——张文涛《宋代救济制度与当代扶贫》

材料二   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化为土、农、工、商四等,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

——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4-01-23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变化、趋势类非选择题(含答题模板)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宋徽宗画作《芙蓉锦鸡图》。该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该画作体现了(     

A.写意绘画与社会鼎盛的互动B.社会风俗与笔墨情趣的融合
C.艺术审美与教化功能的结合D.理学思潮与现实主义的杂糅
2024-01-23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3 新情境命题专练50题-【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8 . 士人群体与时代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材料二   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掊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
2024-01-20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宋代(     
宋代史料中关于宋代租佃关系的部分记述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苏轼文集》
主户常若(苦)无客,今岁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薛季宣,《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徐松,《宋会要辑稿》
A.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大B.佃农租赋负担显著减轻
C.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D.租佃制优化了资源配置
2024-01-11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10 . 宋太祖赵匡胤下令,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大小都可应考,对偏远的考生提供路费报销,这样应考的考生数量大增,每科进士多达几百人。据此可知,宋朝的科举制(     
A.助推了革新的政治风气B.实现了四民平等的思想
C.导致官僚臃肿局面出现D.促进了社会政治的变革
2024-01-01更新 | 42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