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宋代民间有书院及依附于社区的家塾与社学。书院往往有自己的田产,或由官方指拨,或由私人捐赠。书院即一家学派的讲论与传布的学术中心,不同学派的学者也会访问他地的书院。书院不仅有言教以道问学,也有身教以尊德性。宋代书院,盛时不下二百余所,其中颇有历数百千年还存在的著名书院,如朱熹主讲的白鹿洞书院,陆九渊主讲的象山书院。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三   1884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1898年终刊共发行528期,刊出了4600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为“战争凤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西洋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

               兴办铁路
       五月下旬,天津来信云,创办 铁路一节,朝廷业已允准,由大沽 至天津,先行......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 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

            迎迓李傅相
       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 清淡,故泰西各国从中劝和。特来 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 外务大臣伊藤引舆迎迓。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朱熹的文化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024-03-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摄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   薛居正子薛惟吉之漦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取。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三

材料三   宋代妇女再婚的事例共有61例,其中再嫁者55人,三嫁者6人。

——(宋)据洪迈《夷坚志》(文言志怪集)整理


指出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2023-12-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等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翰林张择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属于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根据材料相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史料价值(此类题型答题模式:什么类型史料、几手史料+史料反映了什么内容+可以用于研究什么+史料评价)
2023-08-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代社会生活

材料一       


二侍填香石刻
这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面中二侍着展翅幞头,身穿圆领、小袖开衩衫子,露出内衣衣领,腰系带,衫下露出跷尖鞋。面庞圆润,神态敦厚,分立香炉两侧,作填香状。香炉为三足式,炉身为狻猊(suān ní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捧莲

材料二   部分宋朝展品   

沈括《梦溪笔谈》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钧窑 玫瑰紫大花盆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定窑 划花萱草葵瓣口碗石刻朱熹自画像
手持罗盘的陶俑“南海1号”沉船上的瓷碗


(1)阅读材料一,分析“二侍填香石刻”的史料价值。
(2)从材料二中选择至少三件展品,与材料一中的石刻一起策划一个微展览,结合时代背景撰写该微展览的介绍。要:写出所选展品序号;此介绍应包括展览主题、展品与该主题的关系、此展览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神宗时御史中丞邓绾在上奏中说:“富者所以奉公上而不匮,盖常资之于贫。贫者所以无产业而能生,盖皆资之于富。稼穑耕锄,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朝求夕索,春贷秋偿,贫富相资,以养生送死,民之常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

材料二       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伎艺,传食于富人。而又上当输,杂出无数,吏常有非时之责无以应上命,常取具于富人。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2《民事下》

材料三     两宋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这种社会流动打破了“士之子恒为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予恒为商”的传统四民结构。

       ——摘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社会流动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社会流动还可补充哪些类型或内容的史料。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

出处

“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司马光注《书仪·亲迎》
宋代婚姻观念有二:一是择偶标准变化,人们不像前代那样重门阀世族,而改为重金榜题名之人;二是婚姻关系中资财的成分很重,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特别计较婚姻关系中的物质财富朱汉民主编《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娟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
(1)根据材料,概括宋人婚姻体现的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宋人婚姻中的价值取向进行阐释。
2024-04-04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三)历史试题
7 . 两宋之际,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变化,流向渐趋多元化,追求功名不再是唯一选项。史料记载中多有士人经营田产、经营工商、开办学堂、充任吏僚等。他们的“关注点和自我观念”也从国家层面转向地方领域,如开渠、铺路、赈济、发掘乡贤、推行教化等。这说明当时(     
A.乡绅社会已然萌发B.朝廷偏安士人报国无门
C.社会阶层渐趋固化D.社会不再推崇科举及第
2024-03-06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北宋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   宋代开始出现生活题材的绘画。两宋之交的苏汉臣所做的《货郎图》,生动反映了当时乡村货郎贩卖货品的实际情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开封的繁荣,为后人研究北宋时期的人物服饰、生活用品及车、船、桥梁等社会现象,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   宋代“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北宋蔡襄指出:“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南宋学者叶绍翁也指出自己所处的时代为:“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当时,即使是寡妇,若携带的奁产丰厚,娶之者仍旧趋之若鹜。

——摘编自张本顺《从宋代婚姻法中财婚制看宋代的近世化转型》


美国学者孙隆基认为,宋朝具备了近代社会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要素的表现,并加以说明。
9 . 学者钱穆指出:“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下列史料能佐证“社会人生”之变的是(     
A.“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
B.“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C.“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
D.“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2024-01-2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10 . 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外统治者的重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封面,七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也选用此图,注释为《宋朝科举考试图》。有学生认为,图中人物衣着华丽,制式官化与印象中寒窗苦读的士人形象相去甚远;考生站着考试,甚或打拱作揖,纪律松懈甚至稍显混乱与印象中戒备森严的考场实难相符。总之,不像是在进行科举考试。宋太宗时,名臣苏易简任科举主考官,他率先做到“受诏即至贡院视事,不更至私第,以杜请托”,后来这成为宋朝遵循的惯例,称为“锁院”。宋代的《礼部贡院条制》规定:“有司于试前一日排定座次,榜名告示。至日,监门据姓名引入,依此就座,不得移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如何辨析图画史料的真实性?

材料二: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

材料三: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院系调整工作,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全部完成。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及其他类型院校。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与合理使用不利。

——据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2024-01-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环城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