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学,必溯源于诗经三百首……是有政府收集而流行在贵族社会的……魏晋南朝的诗人,多半出身于门第新贵族中……唐代诗人之多、诗学之盛,可以说超前绝后。全唐诗九百卷,凡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以平民的作家,而歌唱着平民生活下至种种情调与境界。秦汉时期的绘画大体还以壁画和刻石为主,应用在宫殿庙宇玟墓……一到唐代,仙、释、人物画逐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和石刻渐转为纸幅尺素,在人们日常起居的堂屋与书房中悬挂起来

——钱穆《中国古代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北宋以来,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不断崛起。

——摘编自哀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水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唐文学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推动唐朝文学艺术走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表现形态。并概括指出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印本小说有两大消费市场:一是文言小说读者群,包括上至皇帝,中层的一般士宦,下至太学生与州县学生;二是包围其外的白话小说读者群,文人士大夫也进入了这一消费群体。宋代一般印本书每册仅约三四百文,小说定价还要低廉。由此推知当时(     
A.商业发展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B.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嬗变
C.印刷术发展助推世俗文学繁荣D.印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宋诗(摘录),由如表可见(     
诗人诗句出处
翁卷“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全宋诗》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A.城市繁荣促进了文化发展B.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C.社会阶层固化且贫富悬殊D.宋诗以表现世俗生活为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据学者研究,“话本”的称谓,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不过,宋元话本常常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的套语。这表明话本(     
A.是比较成熟的小说B.是经济繁荣的产物
C.已有格式化的趋势D.与诗词的发展相关
5 . 下图是元代画家吴镇的《芦滩渔父图》,画上所题为∶“红叶村西夕照余,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拨棹,且归欤,挂起渔竿不钓鱼。”落款是“梅老戏墨”。据此可知,该画
A.宏阔深邃的创作意象B.具有借景抒怀的情趣
C.细致逼真的写实风格D.开启了文人画的先河
2022-05-3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说话"是宋代瓦肆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说话"内容丰富,"凡古今之事悉有囊括,庙堂田野具有之"。因其通俗易懂,情节入胜,特别受欢迎。这
A.真实再现了纷繁复杂的历史B.有利于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2022-05-05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元至正五年(1345),由中书右丞相脱脱担任都总裁的《辽史》《宋史》《金史》三部史书纂修成书。在三史的修订中,摆脱了正统之争,采取平等对待三朝的原则。汉、蒙古、畏兀儿等多个民族的学者参与了编修。元朝史书编修
A.创新了编写体例B.消除了民族分歧
C.稳定了社会秩序D.助力了国家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士人阶层审美情趣的提高
C.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D.文艺商品化、世俗化趋势
2021-12-29更新 | 326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宋变革”是史学界争论较大的议题。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因为唐代中国是贵族社会,而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这种变化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是
A.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B.文学艺术朝着世俗化发展
C.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治通鉴》在探讨历史盛衰上体现出史学求通的思想,由于时代的特点,司马光总结历史盛衰经验,除关心秦何以亡,汉何以兴,隋何以亡,唐何以兴这些问题外,侧重探讨如何用封建纲常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司马光关于历史过程的王道、霸道的观点是保守的、倒退的历史运动观。《资治通鉴》选择史料的标准:一是求实,这是考异法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鉴盛衰,法善戒恶,这是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司马光考史是为修史服务的,《通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通鉴》在史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怀祺《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秀史学著作的共性价值。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