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     
文学形式内容节选
汉赋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唐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宋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元曲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小说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表现出地域化特点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
C.越来越走向平民化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
2 . 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体现了各历史时期的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逐步加剧,社会冲突和矛盾愈演愈烈,旧制度分崩离析,士阶层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随着士人队伍的壮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涌现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战国时期,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相互批评,相互吸收,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盛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绚烂的一笔。

——摘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是继先秦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文学艺术门类多样,有诗歌、散文、传记等,其它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都得到发展;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外交文化都体现出不一样的胸怀,具有辉煌大气之美。文学艺术高度发达,诗歌类型多样、内容扩大,小说上产生了唐传奇,开拓了后世文学的道路;书法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些榰书大家,他们所创立的书体成为后世汉字的主要形态——正楷。唐代各类文化艺术融江了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文化交融的成果,大胆吸收了周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摘编自百度文档

材料三   (宋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家学融汇了之朱子学的新儒学;文化方面,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口语文学也兴盛起来;印刷术得到了空前发展而且发行的书籍不仅仅是儒家经典,还有历史书、请文集等。在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发行。从科技和文化看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分”。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从科技和文化看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分””的理解。
2022-01-0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你有可能做到的事情有(        
A.欣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B.观看关汉卿的《窦娥冤》
C.吃番茄炒鸡蛋D.阅读长篇小说《西游记》
4 . 北宋词人柳永从民间生活汲取创作灵感,创制了盛极一时的文人俗词。到南宋时词的创作则强调“除五俗”,以抒发性情的独白,展示孤怀感世,悲愤沉郁的内心世界为特点的雅文化成为主流。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局势的变化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世俗文学的没落
2023-02-16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中国的绘画题材仅限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到了宋代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多见于绘画内容。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逐步形成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D.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6 . 《墨梅图》(如图)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以民间生活习俗为主题B.集多种艺术为一体
C.憧憬农业社会的理想生活D.蕴含世俗化倾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诗人观察世界时,总显出智心思考的痕迹,如欧阳修《画眉鸟》以林中画眉的随意自在肯定冲开禁锢的可贵;王安石《登飞来峰》以峰顶塔上的骋目无碍揭示高屋建瓴的道理;朱熹《观书有感》以半亩方塘的清澈可鉴强调读书养性的重要。这反映了宋代(     
A.思想的多元特征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C.世俗文学的兴起D.诗词创作受理学影响
2023-03-09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诗人在写诗时,会更多地运用典故,或化用前人的诗句,以锻炼自己的诗句。这反映了当时(     
A.诗人社会阅历短浅B.诗歌关注社会生活
C.文化重心移向市井D.书籍普及范围较广
2023-01-13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在评价元曲的用语时指出:“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据此可知,元曲
A.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需求B.与文人画的审美取向相同
C.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美感D.代表了文学世俗化趋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术界对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看法。或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王朝,并非盛世;另则认为宋朝虽非盛世,但其社会是继盛世而又有所发展的。或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在唐朝;另则认为是在宋朝,或认为宋朝政策因循保守,无大作为;另则认为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其社会发展演变多多,如水之澜。

——摘编自胡昭曦《我对宋朝历史地位的认识》

围绕“宋朝的历史地位”,选取材料中一种观点或自拟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