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冯梦龙(1574~1646年)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都进行了创作、搜集、整理、编辑。其作品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古今烈女演义》等,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冯梦龙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反对虚伪的礼教,表现了冲破礼教束搏、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摘编自《中国古代作家简介》

材料二塞万提斯(1547~1616年)生活的西班牙;天主教面临新教的挑战,从而使西班牙丧失了整个哈布斯王朝。为了阻止英国的崛起,腓力二世筹建了“无敌舰队”,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西班牙,王权也善用骑士的荣誉和骄傲鼓动贵族去建立世界霸权,而美化封建关系、情节离奇的骑士传奇正适合他们的需要。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这种无耻行径,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歌颂了人们梦想中的社会理想目标。一个世纪后,塞万提斯被其他西方国家“发现”,《堂·吉诃德》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赞赏。

——摘编自夏爱华《塞万提斯的可贵坚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人文学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 . 下图为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①从秦汉到晚清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下降
②生产技术进步影响隋唐至宋元粮食供求
③高产作物使明至清前期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
④赋税制度变革影响了清前期人均粮食占有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历史上的杭州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城概况
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有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的考古遗迹;外城约630万平方米。

墓葬玉器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水利工程
古城外围延绵20余千米的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材料二   杭州见于记载始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称钱唐。秦汉六朝八百年间它只是普通小县。隋完成统一后,改置州于余杭(杭州之名始此,即得名于州治余杭),就浦西凤凰山麓之地,肇建新城。至此,杭州具有了“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适宜于都市发展的优势。后经历任良吏修筑海塘、屯田筑堤、开筑六井、治理西湖等,杭州得以持续发展。唐昭宗时,杭州“东眄(望、看)巨浸,辏闽粤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唐末五代干戈扰攘,在吴越钱氏经营下,两浙并为一个政区,晏然无事者垂九十年;北宋时有“东南第一州”之誉。高宗定都临安,杭州更进一步而成为南宋全国第一州。

材料三   杭州是明代四大图书聚散地之一。图书市场上除了本地刻书外,还有私人藏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刻书的书坊众多,注重刻印质量。图书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及其注释或解读;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化”,如《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八股文范本的选编,甚至“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经商指南类图书,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士商要览》(亦题作“天下水陆程图”)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的特点,简述良渚古城考古发现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分析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州”的重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明代杭州出版业反映出的社会状况。
2024-01-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史料这样描述17世纪苏州发生的新变化:“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较为迅速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崛起
C.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对该表相关信息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人口数(万人)耕地数(万顷)米价(千文/石)
1734年553.680.00.575
1753年1651.483.11.012
1784年3283.289.81.412
1820年4799.295.0432

A.人均耕地面积增长带来粮食产量提高B.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米价逐步上升
C.中国传统社会面临人口与资源的危机D.两湖地区发展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6 . 阅读如表:“明朝万历三年起(1575年)饷税的构成”,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明万历年间(        
种类征收情况
陆饷对外来商船征进口税
引税对本国商人出海贸易征收出口税
水饷向船商征收的船税;按船只大小确定税额
加增饷1590年起对从吕宋(今菲律宾)回国商船额外加增之税
①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调控外贸   ②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③关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④私人海外贸易合法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l9世纪5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图,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厘金: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设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征约百分之一的税)
A.政府强化对关税控制B.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逐步减轻
C.农耕经济的持续衰退D.商品经济发展和通商口岸增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利玛窦在中国居留期间,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有意把中国版图置于全图的中心。此图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李之藻为之刊印。对利玛窦此举解读合理的是(     
A.推动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B.改变明朝知识分子对世界的认知
C.便利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文化侵略D.迎合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思想
2024-03-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列有关“良知”内容的阐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

内容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文成公(王阳明)全书》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王阳明的弟子)信得过良知时,独来独往,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A.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C.阳明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D.李贽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2024-01-02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古代的人口迁移。

图1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方向示意图

图2清朝前期移民方向示意图


比较图1、图2,结合所学对两幅图中的人口迁移情况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8-0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