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黄宗羲曾指出:“阳明言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不知天理从父母而发,便是仁也。”并以“谷种”为喻:“仁之于心,如谷种之生意流动,充满于中。然必如艺植灌溉之功,而后始成熟。”据此可知,黄宗羲(       
A.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批判B.否定了良知存于内心的天理观
C.积极践行经世济民的理想D.意在强调发挥良知的实践价值
2023-02-01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明清时期,家训文化异常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教民六谕》作为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稍加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程朱理学影响广泛B.传统信仰趋于崩溃
C.西方文化传入冲击D.宗法制度逐渐强化
3 . 王夫之主张:“政之善者,期以利民;而其弊也,必至于厉民。”王夫之把“无利于国,无补于民”的执政称之为“稗政”,将“病国虐民”的残暴手段称为“苛政”。他还提出:“人也,即天也,天视自我民视者也。”王夫之的主张(       
A.突显了经世致用观念B.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
C.论证了勤政的重要性D.展示了社会治理途径
4 . 功过格是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善书,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功”与“过”,年终进行功过核算。如《了凡功过格》“准百功”有“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为人延一嗣”等条目;《太微仙君功过格》“过律”有不仁、不义、不善等。功过格的流行反映了(     
A.统治者推行思想文化专制B.基层社会推行自治管理
C.佛教的兴盛影响社会生活D.儒家思想的平民化实践
5 . 古代有学者认为,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6 . 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将王阳明之学中“人皆可为圣人”的命题大加发挥,将玄妙的“天理”世俗化,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该学派从者云集,成为晚明显学。这一思想(     
A.带有强烈保守主义倾向B.根本否定传统纲常伦理
C.体现出回归理学的趋势D.蕴含传统民本治国思想
7 . 明末清初,颜元在书院中专门开辟了锻炼身体、操练战争器械、数学地理等教学内容。康熙曾命传教士测绘全国地图,传教士运用当时非常先进的三角测量,结合经纬度测量,制成全国地图《皇舆全图》。这表明,当时(     
A.书院教育培养了新式人才B.经世致用思想得到一定传播
C.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D.西学东渐丰富传统儒家思想
8 . 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对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理解准确的是
A.强调自身的领悟与修习B.心学否定排斥佛道思想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传统儒学权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顾炎武指出, “刘石乱华(即刘渊与石勒在八王之乱后反叛),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据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B.倡导弃虚蹈实的学风
C.代表市民社会发展的需求D.批判八股取士的僵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史研究明、清两个王朝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把明、清两个王朝作为一个时代来研究,主要着眼点在于社会演变,不在王朝兴衰,因而明清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根本上说,是关于一个特定时代中国人民、社会、国家各方面经验的综合史,不是王朝断代史。李洵先生主张把明清时代看作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立”的时代。他指出:“这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尝试,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尝试,东西文明文化统合的尝试,以及新旧社会相递变的尝试。这个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也不是习惯上常说的那种‘断代史’,而是一个特殊的作为一个整体时代的历史。”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史的大时代特征与明清史研究基本问题》

材料反映了学者对明清历史研究的诸多视角。请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研究视角拟定观点,对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