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2 . 学者吴震指出,历来以为,朱子学与阳明学互相对立,彼此不可融合,然而转换视角,从广义宋明理学视域出发,便会发现两者实有诸多共同的问题关切和思想共识。材料意在说明这两个学派(     
A.都主张重建儒学的价值体系B.在寻求天理的方法上相同
C.在哲学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D.都放弃传统借鉴外来文化
3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19-11-10更新 | 609次组卷 | 4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未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宋明理学统治地位逐渐丧失D.自由平等思想得到普遍认可
2020-11-01更新 | 317次组卷 | 14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反对在圣贤经书中打圈子,主张“为学需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来”,“求诸吾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了程朱理学体系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致良知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
6 . 明朝后期的一位思想家确信“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进而鼓励人们发挥个性,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
7 . 明末的李贽曾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他认为六经不过是官吏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并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只不过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据此可知,李贽(       
A.蔑视传统权威和教条B.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彻底否定了孔孟儒学D.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
8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分条目罗列他对于历史及时事的看法,除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外,还特别注意赋税、盐铁、漕运、军事等事务。据此可知,顾炎武(     
A.批评心学空谈B.发扬传统文化C.推动社会转型D.强调经世致用
9 .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材料一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追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摘自《中国近代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两次皇帝追封孔子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并请列举同阶段主张近似的思想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突出特点。
(4)依据以上孔子形象变化的相关材料,简述获得的历史感悟。
10 . 孟子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回归先秦儒家经典B.强调“知行合一”
C.试图重建社会经济伦理D.强调主观能动性
2022-08-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