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和指点着中国历史知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食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风念出发,强调君臣应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一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神文明》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黄宗羲的天下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天下观产生的背景。
2022-02-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元朝形势图                      图二 明朝形势图

材料二   观点①: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囿于空洞的天朝大国框架,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整理

观点②:晚明的大变局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激荡下逐渐显现……一个启蒙时代来临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元、明两代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及其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主张,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释:选择观点①的用明代政治经济的史实说明之;选择观点②则用明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说明之。
2022-03-1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绍兴人文荟萃,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等名人辈出,他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亡后,撰写明史,总结历史经验。在哲学上,他说“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在政治上,他提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在学术上,提倡“是非决于学校”,反对依样画葫芦。他撰写《明夷待访录》,是为了探讨当时社会的“治乱之故”,涉及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否定性倾向。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全体学界通告》(罗家伦)5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哲学、政治、学术以及经济上的主张,并指出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分析《通告》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并指出学生提出这种要求的背景。
2022-03-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普通班)历史试题
4 . 儒学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脉。在历史长河中儒学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三   ……则臣道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
2022-0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材料一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追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摘自《中国近代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两次皇帝追封孔子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并请列举同阶段主张近似的思想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突出特点。
(4)依据以上孔子形象变化的相关材料,简述获得的历史感悟。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数世纪的激烈兼并与民族交融,以夏商周为主体的华夏民族逐渐占据了中原地区,大量异族被驱赶至边远地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华夏族所占据的地带当为天下之中心…大国争霸促成了华夏一体、天下一统的要求强烈起来。诸子百家在精心构筑”“大一统”政治模式的同时,也对“大一统”思想充满了热情的期待与渴望。

——摘编自郭玮《春秋战国时期的夏、夷观》

材料二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隶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一一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讲述了先秦时期和明末清初的“天下观”,结合材料指出各自的侧重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天下观”产生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某些地区自然经济还居于统治地位;在另一些地区,“五家之堡必有肆,十家之村必有贾,三十家之城必有商”,商业资本比较普遍地深入农村。由于南方的农产量和人口密度都比北方高,所以南方的商业也比北方繁荣。顺治时,姚延启做了一个对比:拓西北地广人稀,镇店市会有常期,商贩歇宿有定所。南方庐舍稠密,人烟辏集,贸易者趾接于途,往来者肩摩于道。”

——摘编自柯建中《略论明清时期小农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

材料二   皇权社会末世.君主专制的弊害昭彰.市民意识初步觉醒.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那里,推进到‘“新民本”阶段。新民本思想家(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等)承袭民本论的基本元素(重民、恤民、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弘扬原始民主精义(众议、禅让、公天下等),吸纳中古非君、罪君的犀利批判精神,采取明代书院品议朝政之风,将先秦以来与尊君论相反而又相成的民本论提升到新阶段。

——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本”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0-11-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名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推动我国古代教育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太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兴办太学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兴办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儒学思想的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关于“学校”职能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古代教育的政治功能。
2020-07-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如下表。

文献出处

文献内容

《尚书·周书·立政》

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诗·小雅·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

今人注释:“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摘编自张文国主编《古文观止辞典》

材料三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私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黄宗羲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王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形成的背景。
2020-01-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华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把儒家的价值理念本体化,并贯穿至心性理论和为学功夫。理学作为儒家士大夫的文化,对民众生活起引导的作用,如朱熹的《家礼》对宋代社会观念和日常生活便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人口的增长和官府财政能力的限制,使得社会的教育需求远不能被满足,于是私人兴办的讲学书院应运而生。同时,书院作为与官学不同的社会文化力量,与理学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理学家批评科举与官学教育只引导学子追求功名利禄,他们大兴书院讲学之风,以书院为宣传理学的基地,从而扩大了书院的影响,推动南宋时书院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陈来《宋代理学的特点及其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康熙帝有着极高的汉学修养,精通汉文化。他曾说朱熹的作品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还将朱熹提拔到孔庙第十一位配享哲人,给予尊隆地位。康熙帝命学者李光地删节修改《性理大全》,整理成《性理精义》,又主持编辑了《朱子大全》颁布于天下。康熙帝在位后期,程朱理学被尊为正统。雍正帝顺应三教并流的趋势,以儒释道相互补充。乾隆帝认为,程朱理学可以“化民成俗、修己正人”。乾隆帝下旨刊刻了《乾隆御定石经》,汇刻了《十三经注疏》等。理学当然不仅仅存活在庙堂之上,更渗透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诸如烈女传、节孝坊、忠义故事等,无一不是理学思想的底层体现。

——摘编自雷晓凡《程朱理学是怎样在清朝确立统治地位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前期统治者推崇理学的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