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资政新篇》未刊行前,基督教的内容约占一半。但刊行本中洪秀全亲自参与了修订,修改的主要是与“神人同形”“天父天兄下凡”相悖的上帝无形的段落。凡是提到上帝无形的文字都已被他删除。这表明太平天国(     
A.逐渐转向中体西用B.注重保障信仰自由
C.无法突破封建秩序D.逐渐放弃拜上帝教
2023-08-29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7年2月,中英签订《续议缅甸条约附款》,规定中国未经与英国议定,“不能将现在仍归中国在湄江左岸之江洪土地……让与他国”,云南地区修铁路,要与英属缅甸的铁路相连。3月,法国驻华公使给总理衙门的照会中,要求中国不将海南岛割让他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被西方资本垄断B.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
C.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D.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林则徐、魏源时代,“师夷长技”“筹办夷务”之声不绝于耳,保留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自我感觉;而在曾国藩、李鸿章时代,带有强烈贬义的“夷人”“夷务”之称,被中性的“洋人”“洋务”所取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B.清朝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C.国人思想观念日渐解放D.不同派别的思想斗争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4年,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一书,该书封面写着:“首为商战鼓与呼”。他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手段归结为“兵战”(军事侵略)和“商战”(经济侵略),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隐蔽、更有威胁性。郑观应这一思想反映了(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实业救国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西学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拓展D.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所示为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黄色横版股票。这说明该企业(       
A.在民间的信誉较高B.招股较为顺利
C.经营方式的近代化D.发展势头良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55年,曾国藩奏请中央由福建、浙江两省协济军饷,未能如愿,又奏请下拨江西漕折银两,依然被拒;于是他再次奏请运浙盐行销江西、湖南两省,以所获应交户部的盐课,抵户部应拨之饷,这一建议得到中央政府允许。曾国藩的做法(     
A.是晚清中央集权衰微的表现B.导致江南各省之间矛盾激化
C.目的是领湘军东征太平天国D.有利于湖南维新势力的崛起
2023-05-31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和中国出版的部分图书   

时间(年)作者(译者)国家作品
1899飞天道人(译者)中国《支那保全策》有贺长雄【日】
1908白鸟库吉日本《满洲历史地理》《朝鲜历史地理》
1913酒卷贞一郎日本《支那分割论》
1915白鸟库吉日本《满蒙研究汇报》
1917申悦庐中国《中华民族特性论》

材料二   “五四”之前的那几年,在中国的报刊上,反复出现这些惊心扎眼的消息,更刺激着中国知识人的神经,如“日人之蒙古视察”(1913)“日人热心研究满蒙”(1913)“日人之我国经营蒙古观”(1915)“日本拟设置满蒙领事馆”(1916)“日人谋我满蒙之感言”(1916)“日本拓殖满蒙之新计划”(1916)。

——以上材料摘编自葛兆光《从“帝国疆域”到“国家领土”——“五四”之前有关“主权”问题的日本刺激与中国反应》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是在与西方列强入侵对抗中出现的,与世界观念、主权意识的产生和华夏中心观的破灭联系在一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曾国藩等人认为“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必于国家大有裨益”。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先后设置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到1900年,共出各种西书555种,涉及天文学、物理、数学、公法等。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     
A.克服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B.推动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C.进一步解放了广大民众思想D.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朝官员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但如表所示清朝后期地方官员任期明显延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姓名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刘坤一
官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
任职时长6年近25年近20年15年近13年
A.中央权力下移B.民族危机加深C.军阀割据形成D.地方治理进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在各类新式学堂设置科学课程的同时,也并未忽视“中学”课程。而与科学课程的设置相比,“中学”课程的设置更正规,更完备。《西学》中曾说:洋务学堂“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术,化学只不过初习皮毛而矣”。新式学堂从一开始就受到招生的困扰,“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宴人(穷人)子,下及舆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而且,即便进入新式学堂中学习,学生仍孜孜于四书五经以便猎取科举功名,对近代科学知识并不十分感兴趣。洋务派创办的学校都属于中等专业学校性质,竟没有一所普通的小学和中学,这体现了洋务派急功近利的办学方针。

——摘编自王冬凌《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科学家”(scientist)这一英文单词是由剑桥学者威廉·惠威尔于1834年所创造的,后来它专指某一类专家和职业。这一名词的诞生也从侧面表明了19世纪科学的巨变。19世纪下半叶,基于自然的基本物理学法则的知识基本形成。许多科学家、神学家之间开始形成彼此相对分离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在和平共处的环境中各自追求目标的崭新的热情,柏拉图“一切真正的问题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真正的答案”的理想开始受到质疑。19世纪末,物理学的发展推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这使得科学界承认,对于实在的理论的表述是一项远比从前辈们那里继承要复杂得多的事业。关于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之决定论的机械观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变化着的不确定的世界,这使人们的信心不断增强,激励着科学家持续不断地去探索,这种探索又为科学教育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自新乔、赵晓宁等《近代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新式学堂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洋务新式学堂的科学教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科学教育发展的有利因素。
2023-02-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