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节日和历法体现的是社会或文化中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阴历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这样,就在中国出现了阴历和阳历并行延续的局面。整个中国的节日体系也因此形成拼盘式的格局,主要包括传统的节日体系和国家、政府主导的节日体系两大体系。民国政府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整个社会在日趋现代化、国际化的趋势下,一些“洋节”,即外来节日也开始嵌入进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这一点在当时的上海表现得至为明显。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次出现由政府确立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都对国家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强调,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等,强调的是“国家”“独立”“现代化”,南北统一纪念日等,强调的是“统一”,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日、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民主”“共和”,大元帅逝世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领袖”等等,官方纪念日一般只流行于政府机关、学校,商家有时也加入庆祝活动中,但广大民间仍是继续过自己的“废历”年节。

——摘编自艾萍《继承与异动——北洋军阀时期的风俗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期历法和节日体系呈现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节日体系变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阶段

时间阶段描述
1840—1949年外力(列强侵略)作用下的城乡分离的初步形成时期
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分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978—2003年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城乡关系调整与域乡对立扩大时期
2003年至今政府引导下的统筹城乡发展时期。未来城乡关系演进的趋势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城乡地位的平等,城乡发展的互动、城乡功能的互补以及城乡空间的融合

——据吴振磊《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阶段、特征与趋势》整理


有学者把中国近代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如表格所示)。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5-24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推动了思想领域的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长文中提出了“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的观点,指出中国“宗法社会以家庭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表现出强调服从君父、移孝作忠的权威主义特质。最后结论是:“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摘编自孙邦金等《陈独秀的家庭伦理观与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

材料二   1922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肯定了辛亥革命,认为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评价辛亥革命。

——摘编自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家族本位主义”形成的历史原因,简析陈独秀探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用关键词概括中共中央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角度。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思想家时空分布统计表   单位:人   

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边疆地区合计
春秋战国至北宋912710119
南宋至明清16731510114
晚凊至近代12510440
合计1081252614273

——摘编自匡亚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思想家在地理分布格局演变上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思想家地理分布格局演变的原因。
2023-05-12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05中国史(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清朝妇女的流行发式可分为两类:满族女子普遍作“旗头”打扮;汉族女子保存汉族发式。当时社会上的发式呈现出多元的趋势。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流行范本。

——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

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06更新 | 307次组卷 | 9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5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抗争和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6 .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趋势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
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批判继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规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初很快就形成了一种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就是保守、顽固的风气。

——摘自胡绳武、程为坤《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体现观点的认识。
2023-02-17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近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0年代初在湖南最畅销的新文化杂志是《劳动界》,销量第二的《新生活》亦是小型通俗刊物,排在第三位的才是《新青年》。刊物的销售情况,反映了
A.《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B.《新青年》宣传新思想遭到人们抵制
C.新文化运动有从精英转向平民的趋势
D.新文化运动脱离普通大众的严重缺点
9 . 阅读有关近代经济史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战”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所特有的一个范畴。其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16世纪至19世纪初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的研究,可以看到前近代中国内部已呈现重商主义的趋势,中国社会和思想虽未突破传统的框架,但已走近传统的边缘。“商战”一词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正式提出来。

——欧阳礼泉《试论中国近代“商战”思想的发展脉络》

材料二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名满天下,官拜六品,第二年他却放弃了不可限量的仕途。张謇曾指出,“世界经济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就各项实业而言,最为吾所主张者为棉铁二项,以其于近世界中为必不可少之物也。”据《张骞全集》整理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在初建时尽管面临着各方面的紧迫难题,但对经济仍比较重视。《临时约法》第六条 明确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实业部呈文孙中山,呈请“详加厘订章程,须行全国”。其所定商业注册章程,革除了清政府对申请注册者“敲肤吸髓,有至一帖恒纳千金左右”的弊端。对于呈请垦荒者,实业部均给予积极支持和保护。

——摘自朱英《论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说:“予之计划,首先注意于铁路……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也无由发展也”。“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但是为避免重蹈洋务派创办工业时被帝国主义染指及干预历史的覆辙,他强调“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战”思想在中国兴起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骞的实业救国思想,指出他在19世纪晚期作出的重大改变。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一问阐述:①概述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措施。②概述孙中山《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
2021-09-02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1915年,北洋政府推行“烟酒公卖”政策,要求各省区将地方所收烟酒税费解送中央财政。1919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1400余万元,实际送至财政部的仅为260万元。1923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近1600万元,财政部实收约9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政府的离心趋势增强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烟酒公卖不适应中国国情D.军阀割据阻断国内交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