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8 道试题
1 . 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任务以及取得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把废除私有制和发展工业同时并举,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历史影响。
2024-04-2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思想及其对未来的设计。作为案例,如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背景战略思想未来的设计
1922年7月中共二大革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实行劳农专政
1938年5月《论持久战》抗战“持久战”思想绘出抗日战争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的三个阶段的蓝图
1956年毛泽东与拉美友好人士谈话“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从整体上来说要轻视它。从每一局部来说要重视它。”
A.道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B.胸怀世界,善于设计未来
C.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D.和而不同,推崇天下为公
2024-04-23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26届联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 “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这一观点(       
A.提高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意识B.进一步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C.强调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肯定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2024-04-16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 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19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中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这一观点(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B.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利于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D.宣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2024-04-16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孙中山考察俄国革命党组织时,发现其根本纲领与他提倡的“三民主义”大同小异,因此,“早就承认列宁是他的同志”。1923年,孙中山与列宁的代表越飞共同发表宣言,声明两国在各行其主义的条件之下,共同合作。这表明,孙中山(     
A.决心走“城市中心论”的道路B.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继续探求民族复兴的救国方案D.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2024-04-11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1920年9月陈独秀在《答费哲民》中指出“因为照现在的经济制度,妇人底地位一面脱离了家庭的奴隶,一面便得去做定东家的奴隶……青年向何处去寻新生活和世外桃源?即于劳动问题,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据此可知陈独秀(     
A.运用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妇女运动B.认识女性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
C.尝试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妇女解放问题D.号召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启迪广大青年
2024-04-10更新 | 545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发生了伟大的飞跃。在反思以往革命运动失败的基础上,他说:改组国民党,使其“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在肯定“平均地权”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称国民党“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有别于以往革命运动对“新军”和“会党”力量的重视,他认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这些思想飞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形势。

——摘编自张玉昆《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的思想飞跃》

材料二   中共建立之初,不要说具体的国共合作,就连宽泛的“联合战线”,中共都尚不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共一大上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在实际上确立了党外合作的方针。中共三大倡导“中国国民党应该是中国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还对社会革命分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

——摘编自蔡珍《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策略研究(1921~192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认识变化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桀、商纣暴行逆施,残害百姓,人们总结历史教训,重视民众、厚养民众、保民而王的思想逐渐萌芽。孔子编纂整理过的《尚书》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世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继承并发展了民本思想。唐太宗以此为治国之准则,并且鲜明地提出“三镜论”;范仲淹阐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是对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升华。

——摘编自唐晓英《孟子民本思想的哲学透析》

材料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民本思想,是出于对民的同情,带有浓厚阶级感情色彩: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本思想,则有着鲜明的政治意义;晚年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他一生中在政治上的伟大转变,完成了对民认识上的思想飞跃。

——摘编自肖飞《孙中山民本思想探析》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摘自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价值内涵和后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完成“飞跃”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君主和士大夫、孙中山、中国共产党对“民”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8年前后,一大批“新知识分子”以政党团体的形式,直接从事对抗军阀社会的政治实践,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到要求对军阀社会进行“根本改造”“根本解决”。这一变化(     
A.表明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B.为国民革命积蓄了力量
C.体现了中国革命任务发生转变D.说明政党政治不断成熟

10 . 1926年,全国罢工次数在200次以上,罢工人数达80余万。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成立了农民协会,有200多个县成立了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这些现象(     

A.体现了中共二大的最高纲领B.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C.得益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