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蔡和森(1895~1931年)说:“工人阶级独立斗争这一时期是不能得到胜利的,而还要有各阶级的援助”“此时中共的力量还较薄弱……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据此可知,蔡和森所说的“统一战线”的建立(     
A.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地区
B.化解了国共两党间深刻的政治分歧与阶级矛盾
C.为最终赢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D.推动国共两党力量的发展与国民革命高潮形成
2024-03-25更新 | 28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名校
2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而五年后他在《谈政治》中指出“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的)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的)专有物”。由此可见(       
A.部分知识分子救国思想发生转变
B.传统儒家思想导致中国落后蒙昧
C.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被知识界抛弃
D.无产阶级革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2024-03-24更新 | 35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全球视域看,中国政党是伴随着新生的强势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中国传统的衰落的农耕文明进行野蛮入侵和残酷解构之过程出现的。19世纪以来,以英美两国为样本的政党政治思想伴随着西方国家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播向东方……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同盟会和其他早期政党的诞生,其后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影响下创建的。

——摘编自廖皇珠《百年来中国政党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从历史上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并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萌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中国革命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萌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形成的。它的萌生与确立,与当时蒋介石独裁国民党一党专政、打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有关;与各民主党派当时所坚持的中间路线西式议会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救中国有关;更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采取顺应国情与时代发展的政治路线、建立和发展多党合作关系有关。

——摘编自许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由来与价值贡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出现的原因,并指出此时中国政党的历史使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条件,并概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
4 . 1920年,时任共产国际在华工作全权代表的利金向其上级汇报说:“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共产主义小组,与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有组织上的联系,上海小组被认为是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中央局。”这说明,当时上海小组(     
A.注意吸收和凝聚各种革命力量B.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开展建党活动
C.推动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D.是领导工农群众运动的指挥中枢
2024-03-13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安徽卷)
5 . 国共第一次合作初期,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担当起农民运动组织领导工作,先后开展了建立补习学校、设立合作社、组织农会、办理民团等活动,有效配合了国民大革命。这(     
A.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表明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
C.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有利于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
2024-03-05更新 | 224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6年10月,黄克在广东《清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到:“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后“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据此可知(     
A.政治局势影响农运状况B.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
C.通讯报道干扰农会活动D.国民革命重视农民力量
2024-03-04更新 | 547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1,16+4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红船精神”,成为中国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畏艰难,开拓进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那段峥嵘岁月中形成了众多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革命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摘编自郭立等《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红色记忆永不褪色”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3-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1920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周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载《新青年》

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
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责重。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载《新青年》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秋收起义中,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并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编著)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不同时期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其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变化,简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探索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21年6月,《共产党》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计划的提出(     
A.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C.有利于配合北伐战争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