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0 道试题
1 . 《新青年》在部分省份和城市销售状况统计表
地区销售状况
湖南全省1919年8月长沙文化书社成立,半年之内销售2000本。此前销行极少。
四川成都1916年底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3个月后,销数才超过30份。到1919年下半年,销售顿然改观。
浙江杭州新文化刊物在杭州的集中出现是1919年夏秋以后。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表中的现象,最合理的是( )
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加保守B.爱国浪潮激发民众关注时事
C.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D.《新青年》主流价值发生转变
2 . 【近代女性角色变迁】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妇女解放史。在革命的洪流中,不同女性选择的角色不同,所带来的人生命运迥然不同。

人物生平事迹
许广平鲁迅的妻子,参加过五四运动,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36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组织出版《夜记》《鲁迅书简》《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积极为抗日将士募捐日用品、药物和其他慰劳品,为《上海妇女》《妇女界》等报刊杂志撰稿, 发表了大量纪念鲁迅的文章。
秋瑾“绍兴三杰”(秋瑾、鲁迅周恩来)之一。1904年赴日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以“鉴湖女侠”等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等文章,抨击封建制度丑恶,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1906年,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在浙皖起义中英勇就义。
蔡畅曾任中央妇委书记,主要在根据地从事妇女界的领导工作。40年代后期,频频代表中国解放区妇女出席在苏联和中东欧国家举行的国际民主妇女大会。
向警予被毛泽东称为“我党惟一的女创始人”。1924年,直接参加并领导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女工罢工斗争。1928年3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被押赴刑场,终年33岁。
张琼华郭沫若发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也没有离异。以后68年中郭沫若两次婚姻,张琼华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张琼华在郭家孝敬公婆。1939年郭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张病逝于乐山,享年九十岁 ,没有留下子女。
张幼仪徐志摩原配夫人,1915年包办婚姻成婚,育有二子,但被徐视为“乡下土包子”。1922年离婚后,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与苏纪之医师结婚。

------节选自高华《革命年代》、网络资料等


围绕上述女性生平事迹和主要活动,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女性人物形象,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加以说明。
2023-05-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新青年》季刊自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总共发刊9期,共发表译文40篇,其中俄文译文21篇,内容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列宁主义,介绍俄国革命。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开启B.国内舆论出现转向
C.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道路D.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4 . 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器物的、制度的还是以科学、民主为标志的思想文化都没能拯救中国。要救国就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理论指导。新的救国理论是(     
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B.马克思主义思想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
2023-05-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群体在媒介中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治安隐患到社会暴力团体再到国民”的演变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
C.媒介关注焦点转移D.工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5-10更新 | 45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出的。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掘战壕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战结束后,华工仍继续留在欧洲清理战场,参与战后重建。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要求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对蔡元培等社会精英而言,中国社会改革与国人出国息息相关。他们提倡国人到国外工读和积极帮助在法华工。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也是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思来等人青年时代的理想和志愿。华工归国后成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会,自己拯救自己的命运。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与一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023-05-06更新 | 48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五四运动时期,有识之士指出:中国是“万国的市场”,没有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温情主义”的改良完全是幻想,“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阶级所把持”也行不通,要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采取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其意在强调(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性B.转变探索道路的必要性
C.改良道路破产的必然性D.开展国共合作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了党史上的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表明我们党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意义。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写道:“至于农民当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占非常重要地位,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这表明中共三大(     
A.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借鉴了新三民主义思想D.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1925年4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的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三次大罢工,历时100多天。工人们提出了“承认工会”的要求,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这一事件(     
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
C.宣传了抗日救亡的主张D.积极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023-04-28更新 | 417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育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023-04-25更新 | 585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