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人认为“天命靡常”,王朝更替是天命转移的结果,“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周武王指责商纣“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唐太宗认为“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结果“人力不堪,相聚为贼”。明太祖评论汉唐之亡说:“汉亡于外戚、奄寺,唐亡于藩镇、戎狄”。

——摘编自郑任钊《从历史看治乱兴衰周期》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摘自李立峰《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材料三   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典故来自于19457月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其形象地概括了古今中外众多政权最终难以避免垮台的宿命,对我们党来说也是一道难题。面对黄炎培的疑问,毛泽东给出了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编自王高贺《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难题的新答案》

材料四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历史经验之一。一面依靠人民监督的外在力量,一面依靠内在的反省和纠正的能力与机制。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

——摘自郑任钊《从历史看治乱兴衰周期》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王朝兴衰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三、列举中国共产党“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重大举措,并概述其能够做到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四、简析中国共产党探索出跳出历史周期率成功道路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李鸿章等一批封建官僚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发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共和制道路”,发动了武昌起义,最终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1917年,以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后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思潮主流。

——摘编自刘仓有《简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初,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与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五四运动的洗礼,破除了对西学的迷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武器。

——摘编自袁银传、兰国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是一个天然良港,开埠后强大的冲击波动摇了传统的航运结构,逐步地将上海纳入了近代化航运体系……《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上海外资工业飞速增加,初步显示了资本集中的趋势,最为瞩目的是洋务工业在上海突起……上海的外汇市场除了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周转和金融服务外,还有外汇收支项目中的其他业务,这些都构成了金融活动的活跃与兴旺。在19世纪后期,上海已初步成为全国金融中心。

——摘编自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研究》

材料二   19229月于上海创刊的《向导》周报是党内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国内外时事的批评宣传机关。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中共二大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工人阶级开展革命运动提供方法指导。19255月,工人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开枪射杀,引起上海人民的公愤。扎根于工人队伍中的中国共产党得知后,马上予以指导,充分利用广大职工的反帝热情,立即组织并号召工会、农会、学生会,促成群众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五卅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为了能够进一步削弱反革命力量的嚣张气焰,以上海大学为总根据地,相继在闸北、虹口、浦东等七个地方开设了工人夜校,安排中国共产党员给工人宣传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走向。

——摘编自于小慧《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宣传工作研究(1924-1927)》

材料三   202211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博览会内容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人才流动、数字经济开放与治理等。进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其功能和作用包括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个方面;现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高水平开放的载体、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多边主义的舞台:释放出共享发展的机遇,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多新动能。

——摘编自孙成海《进博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成为“近代中国中心城市”的条件。结合所学,列举上海是“19世纪后期的全国金融中心”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工人运动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写出国民大革命的目标与主要成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进博会体现的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并从金融领域说明当代中国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做出的贡献。
2023-12-0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发表文章抨击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并全面阐释了“新亚细亚主义”,构思了实现民族解放与自决,建立“亚洲联邦”,进而建立“世界联邦”以期实现“世界大同”的三部曲。他强调民族解放与自决原则、国家间平等与合作原则、弱小民族实现大联合原则,以及公理人道与开放包容原则等。李大钊从个人、国家、国际关系和全人类等四个维度,触及事关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宏大课题,具有鲜明的超前意识,展现了一代思想家的眼光与风貌。

——摘编自杜品《从“亚洲联邦”到“人类一体”:李大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先期探索》

材料二   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同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旗帜和方向。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起伏不定的复杂疫情,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张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诊疗方案、疫苗开发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和交流,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谱写又一生动篇章。

——摘编自胡凌艳《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提出“亚洲联邦”思想的原因和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3-12-05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八)历史试题
5 .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是一部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自我革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党从最初组织起就有自我批评和思想斗争,就确定了民主集中制,就有严格的组织与纪律,就不允许派别的存在,就严厉地反对了自由主义、工会独立主义、经济主义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党的建设》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多次出现的“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思想路线给党带来极大危害,一度危及党的建设发展。有鉴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党内开展一场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整风运动的重要性。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明枪易躲,糖衣炮弹难防,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王艳丽、王晶《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

材料三   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的史实。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党的自我革命的进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

●梁济(1858~1918年),清末举人,他的思想遵循着传统儒学内圣外王模式,但又深受经世致用观念影响,他主张在维护现有秩序下,通过吸收西方文化,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梁济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的全过程,他创办《启蒙画报》等报刊,捐款兴办新式学堂,为民间戏剧撰写歌词,采用通俗方式启发民智;任职期间积极兴办工艺工厂,采用机器生产。辛亥革命后,梁济的思想是复杂的,虽对清廷不满,但深受忠君死节观念的影响。面对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梁济再次失望于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兵祸蔓延、人民苦穷的现状,于民国七年冬天的清晨在积水潭身亡,留下“世界会好吗?”的遗言,这被称为梁济之问。

——摘编自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

●梁济,一亡清之部员耳,以世受国思,情深故主,毅然投水以死,死固得其所矣。顾梁氏所以不死于清帝逊国之时,又不死于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延至今日始死,岂不太晚?意者,梁民之不速死,盖犹有希望耳自欧战告终,德皇逊位,奥匈俄等,将尽变为共和国,则二十世纪中国不容有君主之政体矣。梁氏默察伤,势穷望绝,乃不得不死欺。

——摘编自1918年《申报——自由谈》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世风沉沦与社会失范,梁济选择了有计划地殉清,希望以此种方式实现生命超越,唤醒世人觉知。他们通过以死抗争之举来体现强烈的国家意识,希望通过重新找寻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来规范社会行为,拯救世风人心。

——摘编自王志通《为国身死》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传统士绅梁济“舍身捐躯”的原因,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对“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作出回答。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1919—1924年,李大钊曾写过一系到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还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强调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历史研究。通过李大钊等人的努力,到1930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得到了初步传播。1930年,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首次以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路数。在郭沫若带动下,更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队伍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日渐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摘编自陈剑敏《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该文件指出:无产阶级加入了民主革命的运动,并不是投降于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派来做他们的附属品,也不是妄想民主派胜利可以完全解放无产阶级;乃因为在事实上必须暂时联合民主派才能够打倒公共的敌人——本国的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之压迫……所以在民主的战争期间,无产阶级一方面固然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联合与援助,决不是投降附属与合并,因为民主派不是代表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一方面应该集合在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旗帜之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

——摘编自王欣媛《从排斥到联合:“二大”前后中共对国民党态度的转变》

材料二   193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全党“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而斗争”,指出“全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了……在目前新阶段内,我党工作中心的一环,应该是抗日的民主运动的发展”。“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举出了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并声明:“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摘编自《告全党同志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的实质,并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2023-09-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2五史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8年,蔡和森与毛泽东等人共同发起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蔡和森在筹办勤工俭学的工作中倾心付出,“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1920年到法国后,蔡和森在短短几个月中,研究各派社会主义学说和俄国革命的基本情况,认定中国必须走俄国革命道路。在建党过程中,蔡和森做出了特殊贡献,他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并参与筹建党的组织。1921年,北洋政府派专使朱启钤在巴黎与法国政府秘密谈判借款和购买军火事宜,以出卖中国的海关等部分主权作为交换条件。蔡和森、周恩来等人得悉这个消息后,联合在法国的华工、华侨各团体,发起“拒款运动”,揭露借款内幕,谴责军阀丑行,呼吁“同胞一致进行”“以与抗争”,并召集两次“拒款大会”。8月中旬,法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暂缓借款,拒款斗争取得胜利。

——摘编自金民卿《建党时期蔡和森的精神风范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党时期蔡和森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和森身上体现的精神。
2023-08-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二)
10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

材料三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材料五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2)“走出一条新道路”是什么?
(3)此次会议是什么?
(4)“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共产党是怎样抗战的?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指的是什么?
(5)说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土地政策。
2023-08-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