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乡村建设实验如火如荼的时期,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是其中的典范。他主张“经济建设居于基础和中心地位”,特别是金融应为乡村建设中的公共经济事业。在内部,卢作孚主张设立农村银行,在农人青苗不接的时候,贷与款子,并办理存储及汇兑;提倡消费合作社,供给农人廉价的消费品,并分与最后所获的红利;提倡生产合作社,以公共的保证,帮助需要借款的农人,取得随时可以借款的权利。在外部,卢作孚积极支持外地银行在本地设立分行,以外生性的金融引入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卢作孚在乡村建设中前瞻性地开展了农村银行和合作社的建设,促进了农村资金的融通、农业生产的改进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于今亦有现实启示。

——摘编自陈旭东《卢作孚乡村建设的金融识见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乡村建设金融实践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卢作孚乡村建设的金融实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从以往的革命斗争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苏联的帮助下,决定在广州开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优秀军政人才,建立新型的革命武装。192411月,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在他的推动下,军校的政治教育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爱国爱民的思想觉悟。中共各地党团组织还推荐或派出一批党员、团员报考军校,他们朝气蓬勃,勤勤恳恳,在军校里发挥着骨干作用。黄埔军校的创办,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后来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夺取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英雄广州百年峥嵘》

材料二   1936年中共中央创办了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毛泽东在红大开学典礼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黄埔军校,他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摘编自姜廷玉《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埔军校创建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的理解。
2024-04-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11月到1919年年初这段时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兴奋激动的时刻。中国经历了极短暂的历史狂热期,从1918年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建议(“十四点原则”)传开,到11月停战协议签字达到高潮,直至1919年夏季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消息传出来为止,这段时期大众是在“公理战胜”“劳工神圣”(由蔡元培提出)两个口号中度过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狂热时期,也是民族大觉醒前的狂热时期。

——摘编自李永昌《觉醒前的狂热——论“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两个口号》

材料二   严复曾支持中国加入世界大战,可是欧战结束后,严复彻底幻灭了,认为唯有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才能解救中国和西方。梁启超目睹了战争的可怕影响之后断言:这场欧战近乎消灭了人类文明。他放弃了达尔文主义,认为东方现在可以提供一些西方所没有的价值。

——摘编自朱继军《从国家建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谈起》

材料三   (一战后)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理与欲的和谐和平衡”,中国文化处在一个高于西方文化的水平上,中国文化当引导西方人走向儒学之路。

——摘编自徐国琦著,马楠、张春田译《何为中国:1919年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前后“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觉醒前的狂热”。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4-04-0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旷继勋(18951933)号集成,贵州省思南县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19年,受辛亥革命新思潮影响,旷继勋应召入伍,到四川军阀赖心辉部当兵。由于他刻苦学习军事技术,作战勇敢,不久便连续升职。随着五四运动席卷全国,三民主义、社会主义等民主、进步思想在部队中传播,他利用有利时机学习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进步书刊。1925年先后担任川军团长、旅长等职。1926年通电响应中共组织领导的四川泸(州)顺(庆)起义,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组织。19296月,旷继勋率全旅官兵于蓬溪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总指挥,率部转战南部、达县、梁山(今梁平)等地,惩办反动官吏和土豪,释放在押的政治犯,成立蓬溪、新政等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旷继勋调赴鄂豫皖苏区,任红4军军长。随后,旷继勋等指挥红4军主力,粉碎了敌人的第二、第三次“围剿”。他反对张国焘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家长制作风,19336月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四川通江洪口场。

——摘编自《旷继勋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旷继勋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旷继勋对革命的贡献。
2023-05-02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文化交融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文化交流融合的世界意义。

材料一

作为启蒙思想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观念,的确有其欧洲本土的历史渊源,但我们也不能无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仅极为广泛,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他们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关注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明。18 世纪出现席卷法国的著名的“中国热”,儒学对整个西方近代经济思想的奠基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虽然以主张重农主义的经济学说而著名,实际上却是以启蒙运动的自然法理论为指导,对《易经》中天道自然的思想甚为佩服,英国的斯密也通过“重农学派”吸收了重农的思想,出版了《国富论》,抨击欧洲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的启迪,法国启蒙运动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文化原则的提倡的力度无疑要大打折扣,因而中国文明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文化特性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容抹杀了——尽管这种影响的大小、深浅,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史学课题。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之中法文化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的历史性互动》

材料二

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的先进分子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从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于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引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化如何参与塑造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和政治文化的特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原因。
6 . 徐特立(1877-1968年),湖南长沙人,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阅读材料:

材料 1898年以来,维新派举办的《湘报》等报刊对徐特立产生了启蒙作用。由此,他就成了“康、梁的信徒”。1905年,受到《民报》等革命书刊的影响,徐特立“由立宪思想转到民主共和”,“从康梁的信徒转为孙文的信徒”。武昌起义正式爆发后,徐特立到处宣传演讲,号召大家支持革命。但随后,看到革命后的“政府总是坏的,革命党做了官就要叛变”,这使徐特立大失所望。由此,他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投向教育,决定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1919年,徐特立组织学校职员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并组织抵制日货,惩罚奸商等活动。徐特立透过五四运动,看到了中国的出路所在,开始酝酿并最终在1927年实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转变,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摘编自梁堂华《徐特立:民主革命的积极斗士》


完成下列要求:
(1)徐特立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奋斗历程中,身份不断转变。据材料,概括徐特立身份不断转变的主要过程。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涵、成因方面,论述“徐特立救国救民思想的转变之路”。 (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3-07-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2023-07-17更新 | 301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我离开广州以来,我开始认识到以广州为根据地的弱点,因为它是英国势力和海军强国支配的中心。在过去几个月间,我已在着手创造一种能使我请您的政府用一种实际方式进行合作的局势。我现在可以调动大约一万人从四川经过甘肃到内蒙古去,并且最后控制位于北京西北的历史上的进攻路线。但是,我们需要武器、军火、技术和专家帮助,等等。你们的政府能通过乌兰巴托支援我吗?如果计划在明年即能付诸实行,那就会有成功的良机。拖延,只会使资本主义列强帮助反动势力进一步巩固它们自己在中国的地位。

——摘编自孙中山致苏联特使越飞的信(1922年12月20日)

材料二   “四·一二”后,常驻中国、富有影响的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延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力主与国民党一起北伐,坚持“西北学说”。鲍罗廷认为:东南各省帝国主义力量强大,蒋介石也可能联合张作霖共同对付革命,而无产阶级力量还太薄弱,广州无产阶级如“尘土”,上海无产阶级如“棉花”,如果帝国主义干涉,我们无法坚持。因此,中共目前还应该同国民党一起行动,继续北伐,“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向西北发展”,打通苏俄通道,“对东部和东南地区则只从政治上发展”。

——摘编自张喜德《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三次转变与共产国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致信越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鲍罗廷二人的北上联俄主张有何不同,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影响。
2023-04-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108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后,教育救国思想日益活跃,以晏阳初、陶行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把“除文盲,作新民”、“改造中国社会”等作为理想追求,在全国一些城市建立识字班等教育机构,推广识字运动。2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知识分子还尝试通过设立乡村建设试验区,编订出版各类识字教材“送字下乡”,将扫盲教育推向广大农村。由于知识分子依附旧式政权,而其教育理念又多来自欧美社会,这使扫盲识字运动与农民实际需要存在较大距离。再加上运动的试验性质,导致这一时期的乡村扫盲成果比较有限。

——摘编自潘祥辉《“送字下乡”——晚清及民国时期扫盲运动的传播社会学考察》等

材料二   中央苏维埃政府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宣布苏维埃掌管教育事业,要取消一切旧式教育,建立“共产主义教育”。 在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统一领导下,扫盲识字运动从中央到地方开展起来。作为基层单位的各乡苏维埃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有效组织群众识字学文化。苏区群众“随时, 随地, 随人数”互教互学,创新学习方法,全民性地参与扫盲工作。苏区政府还定期巡视,监督识字运动开展。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扫盲识字运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生产生活结合,重塑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开辟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摘编自史全生《中华民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在扫盲识字教育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开展的扫盲识字运动的意义。
2024-03-08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文化在“挑战—回应”中不断地传播、交流、交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整个地区十分广泛地流布,从而使一些民族与部落吸收了古典时期希腊在科学、文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成为希腊化各国成员的许多民族,在改造希腊化文化因素与古代的当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了把这些因素熔铸成为具有独创的新品质的自成一家的文化。

——(苏)科尔宾斯基等《希腊罗马美术》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

——摘编自夏东元《郑观应》等

材料三   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汪澎澜《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化时代文化的整体面貌,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上的三项重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观应思想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的代表作,并从思想文化的“挑战——回应”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及其标志。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