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时间主要经过
五四
运动
1919年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三千多名学生的爱国行动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一二·九
运动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引发了全国性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五二○
运动
1947年5000多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反动当局镇压;同日,北平7000余名学生也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示威大游行。学生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四一
惨案
1949年南京中央大学等11所大专院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员工6000余人举行大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遭镇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国民卷)》等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1日,总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95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他们的右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划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95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筚路蓝缕,开拓前进,不懈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金民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有理有据)
2023-10-23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前)

材料二   中国先进分子之所以大张旗鼓传播马克思主义,正是看中了马克思主义能够彻底满足中国革命的需要。李大钊指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远在法国的蔡和森致信毛泽东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摘编自陈晨、徐方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前)”作出合理解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华文明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中华文明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先后融摄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中华文明秉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念,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兼收并蓄的宽容心态,善待外来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汲取一切有益养分,在求同存异中尊重差异性、讲求和谐共生,使中华文明始终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提取材料任一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 明确,论据准确,论述充分。)
2023-07-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政府第一次使用“中国”作为正式国名。鸦片战争后,“中国”更是经常地被用来作为清政权的代称。19世纪末,“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疆域范围也大致确定。到1912年民国建立,“中国”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遂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在一种被迫接受的过程中,中国境内的各民族逐渐萌生出共同的民族意识,一个崭新的中华民族以及“中国”的概念,作为全体中国人所共同认可的称号,在痛苦和屈辱中,如凤凰涅磐般更生了,而这种意识、观念,又为其后维系中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莫大的作用。

——摘编自张环宙《试论“中国”含义的发展》

阅读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了出来。战争的空前残酷,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战后的乱局,也让世人为之震惊,引起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陈独秀在一战开始后不久就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后,“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的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的压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巴黎和会分赃的残酷事实,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打击和失望中觉醒,为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去进行理智思考,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申报》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表2是1924年到1927年间《申报》呈现的广州镜像。

时间报道内容
1924年4月21日广州平民教育事业近日组织已略完备,定期本月12日举行读书大运动,择定第一公园为露天市民大会,并开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
1925年6月9日广州市教育局直辖80余校,请求发薪……市教育经费,中等各校欠发八月,小学校欠发七月,教职员穷窘已达极点,无从维持生活
1925年12月28日广州国民政府推行新官制改革:包括常务委员会的人数;废用委员长之名称,而用主席之名称;国民政府下设军事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设立财政、军事、民政、市政、商务、教育、建设、农工七厅
1926年1月20日广州各界群众举行反对日本出兵东北示威大会,并发表宣言,以扬民气

——摘编自金宇《<申报〉中的大革命时期广州城市形象》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报道内容,概述其反映的这一时期广州城市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4-06-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在风险与危机应对中不断化危为机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宋劲松等《中国共产党风险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围绕“中国共产党风险与危机应对机制”这一主题,根据分析框架中“刺激源——调适行为——行为后果”对应的若干要素,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或建设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涵括四种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胡长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请从四种伟大精神中任选一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4-0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历史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五四新文化运动引来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制定了一个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它取法于十月革命,一开始就否了资本主义,却超越了中国革命。中国人由此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历史阶段实现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性。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中国社会特有的矛盾因此获得一种理论上的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面成为旧民主主义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