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民族民主运动席卷世界广大地区。争取民族平等成为中国革命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伟大探索。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想。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主持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很大转折,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和主张。

——摘编自周昆云《20世纪争取中国各民族平等的三次探索》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民族工作简表(部分)

1923中国共产党成立蒙藏学校,培养了一批蒙古族的早期共产党员
1934在瑶民地区,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是“反对一切汉族的压迫和剥削,汉民与瑶民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1945党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2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79中共中央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协作
2017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摘编自李资源、卢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念的两次转变,并说明第二次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在经济、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意义。
2024-01-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中的时代下列是章开沅、朱英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近代1912~1927年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八章民初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袁世凯柄政下的民初政局

一、民初的党派林立局面与政党竞争态势

二、民初共和民主制度的实践及失败

三、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与洪宪帝制的败亡

第二节军阀派系政争与护法运动

一、北洋集团之分化与南北军阀割据

二、军阀派系政争与北京政府之更迭

三、孙中山护卫民国共和制的努力

第三节社会动荡中的经济与教育发展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农村经济的嬗变及凋敝

三、新式教育在转型中艰难地发展

第九章 社会转折的新取向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各种新思潮

二、新文化运动

三、东西文化论争

四、五四爱国运动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三节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国民革命的勃兴

三、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折的新取向”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以党治国”的思想是在中国的现实社会环境和革命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定型的,是孙中山在仿效西方政党政治及向传统会党模式回归皆遭挫折的打击下,经过深沉的思考及借鉴苏俄经验而找到的最后归宿。

1921年孙中山明确提出了“以党治国”这一概念。此后,“以党治国”概念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到1924年1月基本定型。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以党治国”的“党”首先得是一个革命的政党。在党与政权的关系上,孙中山特别强调“主义治国”,“是要本党的主义实行,全国人都遵守本党的主义”。在实践中,在革命运动的阶段上,已由辛亥之役、讨袁之役、护法之役而进入了国民革命运动阶段。

——摘编自王永祥、李国忠《孙中山“以党治国”论初探》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提出的背景。
(2)依据材料归纳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因素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相关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因果关系。为扩展社会主义的力量,俄共(布)在19193月主导成立了共产国际,并向中国输出革命思想。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经马林等与李大钊、陈独秀等的积极协调,1921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从一开始,中共就是共产国际的远东支部之一,服从社会主义阵营的世界发展大局是其组织属性之一。自中共一大开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国际根据中共中央提供的预算按月发放活动经费,有时还增加发放特别经费,提供的经费不少于100万美元。直至19278月后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并在南方山区开辟根据地,才初步实现经济自立。中共一大做出的"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等规定,严重既离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中共二大有关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及其政策略等重要决策的制定,得益于共产国际举办“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及下达指令并派代表召集中共领导人加以说服等举措。

——摘编自江沛《转型与塑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启示》

材料二   1935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就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和党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惨重损失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遵义会议独立自主精神的产生作出了决定性贡献。长征途中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电讯联系的中断,也为我党独立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巨大作用,使共产国际认识到独立自主精神对各国共产党的积极作用,共产国际于19357月提出"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共产党内部的组织事宜。”

—摘编自王春龙《试论遵义会议的独立自主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遵义会议独立自主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023-02-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下表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
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
2021-06-08更新 | 4912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和森(1895—1931),自幼目睹国家民族危难,抱着匡扶时难、救国救民的理想,同毛泽东等创建新民学会并推动其从青年学术团体发展成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组织。19185月,与毛泽东等人发起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勇敢担当起联络服务和组织协调的任务,无私奉献、任劳任怨。19187月,他研读了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初步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1月到法国后,又猛烈学习马列主义基本著作,快速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9207月,他提出建立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随后对共产党的性质、定位、功能等做了详细准确的阐述。在提出理论主张的同时,蔡和森积极参加和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实践,同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斗争,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的红色基因,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精神风范的代表。

——摘编自金民卿《建党时期蔡和森的精神风范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蔡和森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蔡和森等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及其给当代青年的启示。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材料二   欧美的学者论到东洋的问题来,总不免是有几分隔靴搔痒的毛病的,朱镜我(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社会底研究——历史过程之回溯》(发表于19289月)有不少的很重大的错误的分析,这大约也是他所依据的魏特夫的《觉醒的中国》误了他……所以我在这儿要发表出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我的意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年)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末,唯物史观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法则,而是具体化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影响达到顶峰。当时《读书杂志》开辟的“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辑总结道,论战参与者“虽然谁都以唯物自居,而时常会陷于唯心的魔窟;谁都以辩证自居,而时常会拘于机械的公式”。甚至“不瞭理清楚历史的唯物论,或者有意滑头而曲解而修改而捏造了他们的所谓历史唯物论”。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谈谈你对“贯通起来”的看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劳动教育思想
春秋管仲:劳教定而国富
敬姜: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渎则忘善,忘善则愚心生
战国吴虑:教人耕者,其功多
魏晋陶渊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矣冀!儋石不健,饥寒交至
明代吕坤: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
朱伯庐:黎明即起,洒扫反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张晨祥: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治生者
清代汪辉祖:欲望子弟大成,当先令其习劳

——摘编自王秀杰等《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创生进路》

材料二   一战期间,14万中国劳工“以工代兵”奔赴欧战。《达东评论》的一篇文章称赞说:“毫无疑问,华工赴欧援战将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将成为这次欧洲大战史上最重要的一方面。”1917~1918年间,《华工杂志》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法国铁路和纺织工人罢工运动、日本罢工风潮、俄国工人罢工运动以及伦敦纺织工人罢工运动等。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有200多万。1914~1919年,工人举行的全国性罢工有108次。陶希圣在谈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些运动的影响时说:“各种社会思想和政治学说在学生大众中如风起云涌,并行不悖……社会问题的主流的劳工问题亦渐从知识分子的空想转入社会的实际生活……他们与劳工为伍”。正是通过这一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了中国社会思想。此后,“劳工神圣”逐渐取代“德先生”与“赛先生”,成为最响亮的口号,这让人似乎感觉在“吾人最后之觉悟”意犹未尽时,突然被另一个新号角打断,然而审慎地考察就会发现,历史的潜流已在悄然涌动,只是在等待时机而已。

——摘编自熊秋良《五四知识分子对“劳工神圣”的认知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劳动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关注劳工问题的背景,并简析其意义。
2024-04-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12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界别

立场

学界

军界

政界

商界

新闻界

工界

警界

未注身份

合计

以俄国为友

371

7

7

5

7

4

2

94

497

以美国为友

72

2

2

1

0

0

0

30

107

票数总计

443

9

9

6

7

4

2

124

604

——摘编自杨天宏《“大革命”前夕的社会心理变动》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彷徨无助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新的希望与视野,“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在新文化运动的早期阶段,西方被热切地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质疑、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屠杀,使西洋文明顿失光泽。

——摘编自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三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是要搞社会主义,不搞资本主义;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反对照搬照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模式,寓社会主义的共性于“有中国特色”的个性之中。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以苏联为鉴戒”,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摘编自王廷科《“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寓社会主义的共性于‘有中国特色’的个性之中”这个观点。
2024-04-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使人们终于发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背后隐藏的血腥和掠夺,这给热烈追求西方文明的中国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影响,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一度陷入沉思,正如李大钊所言,“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19174月,李大钊就开始认识到:近世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近世国民的运动是解放的运动,这个解放不仅是民主主义对专制主义的解放,而且还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解放……很明显,李大钊等人在学习西方的航程中已萌发出新的航向,寻找能为人类带来真正和平幸福的新文明。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对非洲不得不放松某些限制,允许以至鼓励非洲某些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扩大……在非洲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同时,非洲社会阶级结构和力量配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发生了违反帝国主义殖民者主观愿望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对非洲社会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