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894-1895年创立兴中会,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都一直是抱持反满的民族主义;同盟会成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表明此时孙中山已确立以民族建国为目标的近代民族主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孙中山反帝建国的民族主义思想逐渐成熟起来,这个阶段的民族主义,是以建立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为基本目标的。

——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不仅推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解放斗争。而且正是由于孙中山在晚年的进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斗争的目标,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迎来了以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为斗争目标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此外,印尼民族运动领导人苏加诺从1918年起接受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苏加诺在一次演讲中称自己“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深深地树立了民族主义的思想,认清了世界人道主义是要我们消除民族主义的本质。”

——史革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2024-01-3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1906年,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主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该小传概略地介绍了马克思从出生到去世的奋斗历程,突出了马克思的一些重大理论贡献。该小传着重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视为“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称该宣言“既颁布,家户诵之”,“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使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贡献和影响一目了然。小传中花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并译出了宣言中的十条纲领。尽管朱执信并不赞成马克思关于资本起源问题的观点,但对剩余价值理论却有较多的介绍,并且认为资本家的剥削确实是个事实。……1905年孙中山在欧洲就亲自拜访了当时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举行会谈,第二国际的档案材料中还记载着孙中山会谈时说的“我是中国社会民主党人”等语。这就是后来孙中山十分赞赏俄国十月革命并最终提出“联俄”主张的前奏。

——摘编自奚洁人、余源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作用。
2024-02-29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演讲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劳工神圣”思潮很快在中国兴起。五四运动中的“六三”大罢工及随之不断发动的罢工运动被视为“劳动运动的曙光”。五四知识分子将初步接受的“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阶级争斗”等概念,运用到对劳工界的社会调查中,以具体事例、详实数据呈现劳工的生存状况,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解释。

——摘编自熊秋良《“寻找无产者”:五四知识分子的一项社会调查》

材料二   钱杏邨调查南京胶皮车夫的状况后认为,车夫“每天就做那非人生活至‘力竭声嘶’也不能供养一家……只给那吃人不出血的资本家弄资产”。包惠僧调查武汉工人状况后提出,要使工人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第一,“非先有阶级底觉悟不可,要如何使佢(他)们发生阶级的觉悟?那么,惟有劳工教育四字”;第二,“要打破资本主义,就要阶级争斗,劳工必先有强固的团结”。

——据《劳动界》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意义。
2024-01-22更新 | 36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相关数据

年份191819191920192119221923192419251926总数
实际罢
工次数
256646499147563185351233
由“爱国
运动”引
起的罢工
次数
0350011114119198
有报道的
参加罢工
工人总数
6455915204614010802513905035835618607848215395851813291

材料二   五四运动应看作历史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事实上,自19世纪西方势力开始撞击古老的中国,中国就开始了她的蜕变,她调整了脚步,走了相当远的一段路程来适应现代文明,而五四运动实是这段旅程中要事频繁、最富于决定性的一个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运动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是这段旅程中要事频繁、最富于决定性的一个阶段”。
2024-01-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
2023-12-20更新 | 95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1919—1924年,李大钊曾写过一系到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还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强调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历史研究。通过李大钊等人的努力,到1930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得到了初步传播。1930年,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首次以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路数。在郭沫若带动下,更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队伍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日渐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摘编自陈剑敏《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的实际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1920年四五月间,《东方杂志》《新青年》等刊物刊登了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苏俄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对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这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给予了有力的推动。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那时,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刊物上纷然杂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概括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和森(1895—1931),自幼目睹国家民族危难,抱着匡扶时难、救国救民的理想,同毛泽东等创建新民学会并推动其从青年学术团体发展成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组织。19185月,与毛泽东等人发起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勇敢担当起联络服务和组织协调的任务,无私奉献、任劳任怨。19187月,他研读了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初步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1月到法国后,又猛烈学习马列主义基本著作,快速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9207月,他提出建立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随后对共产党的性质、定位、功能等做了详细准确的阐述。在提出理论主张的同时,蔡和森积极参加和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实践,同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斗争,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的红色基因,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精神风范的代表。

——摘编自金民卿《建党时期蔡和森的精神风范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蔡和森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蔡和森等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及其给当代青年的启示。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两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件,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刻认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也悄然改变了中国的道路选择。一个是爆发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贪婪面目,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根源。另一个就是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提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陈独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另一位代表,他创办刊物、组织团体、撰写文章,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此外,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发表文章、翻译著作。

——摘编自房广顺祁玉伟《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材料二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编自《人民日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两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并说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进程中积累的经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