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为必修课。1938年,钱穆将其讲义编为《国史大纲》一书。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具备一定国史知识才是合格的国民"。据此可知,《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     
A.激发国人抗争精神B.冲击旧史学观念
C.传承优秀文化传统D.弥补通史的不足
2023-04-03更新 | 284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史论
A.1931年9月27日,在北平的奉天会馆召开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其宗旨是:“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国家主权。”抗日救亡已成为全民共识。
B.1934年日本陆军、海军与外务三省官员达成《关于对华政策》纪要,表示“使中国成为以日本为中心,日满华三国友好合作,确保东亚和平的帝国方针的追随者”。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华中使用日本银行券和法币作为军事通货;1937年10月,日本在华中占领区发行军票。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以战养战”。
D.1943年,美英中三国公布《开罗宣言》提到“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战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升。
A.AB.BC.CD.D
2023-03-30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1~1932年,以“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武装队伍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总兵力达几十万人。这些武装力量的出现(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为全民族抗战进行了社会动员D.表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加深
2023-03-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40年10月至次年5月,兴亚院青岛出张所(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多田武雄向伪市公署“赠送”日文图书1677册,并出资“援助”编辑《小学儿童日本语作文集》,所赠图书全部被分派到伪政权设置的图书馆、新民教育馆和市区各中小学。日伪政权此举意在(       
A.颠覆抗日民主政权B.提高青岛国民教育水平
C.借助文化手段侵华D.消弭根据地人民的反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派遣由军政要员组成的“中央观察团”到延安和陕甘苏区考察。中共给予观察团最高礼遇,仪仗队高唱“国共合作,打倒日本”军歌,举行了欢迎晚会。观察团考察了延安各机关、党校和部队等,受到军民热情接待。考察活动表明(     
A.中共竭力促成统一抗战大局B.国民党承认了中共合法地位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全面抗战开始推动国共合作
2023-02-24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各方力量反应强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青年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中间政派要求团结抗日……材料表明(     )
A.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中华民族已全面觉醒
C.国共由对峙到合作D.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
8 . 1937 年 7 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宣言中指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 动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据此可知,该宣言(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促进全国团结抗日的初步形成D.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3-02-20更新 | 13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9 .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A.确立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D.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6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第一版在显著位置发表以《中国发生事变》为题的社论。这一“事变”(     
A.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使日本掀起全面侵华战争
C.以军事手段完成最终解决D.推动中共联蒋抗日的实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