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部分诗词。综合表中信息可见(     
作者身份诗词
皓青民主人十将军弓马故盘旋,巧胜炎人是此年。
提倡民权开议会,发扬诗兴筑吟坛。
于力学者日寇天同愤,驱除要儿时!
——新四军战士将军百战虎生风,气壮山河诛寇兵。
塘马村头丧敌胆,倭寇俯首葬英雄。
A.挽救民族危亡凝聚了抗日力量B.合作抗战成为全民共识
C.正面和敌后战场将士共赴国难D.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024-05-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赛曲》翻译改动的部分情况

“麦须尔诗”(1873年王韬译)用中国古典七言诗的格律来翻译,认为诗的主旨是反对国王的残酷统治,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中高度肯定该译稿。
“法(佛)兰西革命歌”(1904年侠民译)用文言文翻译,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革命记》等转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马赛曲”(1920年马骥良译)用白话文翻译,对“citoyen”的翻译,从“体团”变为“国民”,此后白话文翻译的《马赛曲》版本不断出现。

材料二   抗战时期,《马赛曲》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战歌》、《新马赛曲》等改编作品应时而生,歌词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国难危机,“呼吁中国同胞:‘不分恩怨,不分你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马赛曲》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马赛曲》中“用肮脏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与《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义近似,《马赛曲》中多次出现的“前进”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不断强调。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1)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翻译改动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马赛曲》翻译改动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该诗作者可能是(     
A.秋瑾B.左权C.宋庆龄D.赵一曼
2024-05-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见证:百廿一中

从1903年到2023年,临沂一中纵跨两个世纪,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启程】

·1903年,沂州府于考棚成立沂州中学堂,临沂一中的历史由此开始。临沂一中的前辈们,与当时全国仅有的769所近代新式学堂一道,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发展】

·1928年,徐眉生担任校长后开始在校内发展共产党员,并于1931年成立了省立五中党支部——这成为了临沂一中“坚定跟党走”的光明起点。

·1934年,省立五中改名山东省立临沂中学。虽然由于后来抗战爆发,临沂中学师生被迫停止招生,但在党的领导下,艰难困苦中的师生从未停下教育救国的脚步。

·1937年,中共党员、国文教师段雪生和进步教师刘惜愚带领一部分师生历尽艰难去了延安,跟着党把近代教育的星火洒在了新中国的摇篮里。

·1947年,原省立临沂中学校长刘承攽和一部分撤往大后方的教职工才又返回临沂,在原五中校址上恢复了临沂中学,为沂蒙中等教育的重生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临沂专署决定在临沂城恢复中学教育。

·1985年,临沂一中在山东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大力推行实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展望】

·2023年,临沂一中发展站在了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时代优秀学子。

——据《一首优美的沂蒙教育复兴“诗”》等


结合材料,以“一中·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32 年初,民主人士何香凝在裙子上赋诗“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并将其送给蒋介石。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华东地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5年4月,日军发动以夺取芷江机场、直逼重庆为目标的芷江作战,即雪峰山战役,战后在当地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墓,其右边角也有埋葬当时日军尸体的集葬堆,碑刻“倭寇冢”。冢旁刻诗一首:“八年(现在称为‘十四年抗战’)侵华枉徒劳,得失哪有血债高。流尽扶桑孤寡泪,可怜枯骨顶鸿毛。”这表明(     
A.正面战场已经取得完全胜利B.敌后战场是中流砥柱
C.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灾难D.日军因暴行而失民心
7 . 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A.抗日游击战争B.北伐战争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反蒋抗日
2022-06-14更新 | 509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一位抗日名将指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力量。1934年,这位名将牺牲前写下正气浩然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位抗日名将是
A.吉鸿昌B.杨虎城C.蔡廷锴D.张自忠
2022-01-12更新 | 2606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9 .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国歌更是如此。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6年,找国清朔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郑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帝国第一首国歌的诞生反映的历史主题,分析清政府以《巩金瓯》作为国歌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危机,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是怎样筑成全民族抗战“新的长城的。
(3)有人说,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请结合材料三的图片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2021-1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一位诗人的描述。据此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这天的狂雪
自金陵的天空,飘落
这飘雪的天空,怎么还
……
还下满城撕心裂肺的叫声
我们的人民啊
就这么被枪刺上挑着“东亚共荣”
太阳旗的鬼子兵们肆意蹂躏
肆意剥夺生命

A.旅顺大屠杀B.南京大屠杀
C.潘家峪惨案D.日军的细菌战
2022-02-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