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民国二十年以来,不到四年,差不多半壁山河,已经被日寇占领和侵袭了。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阅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摘编自1935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材料二   1940年,日军进一步加强了对华北交通线的控制,开始推行其“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根据地被分割成无数井字形,好似一个个牢笼,妄图把活跃在华北平原的八路军禁锢起来。1940722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和一二0、一二九师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要求:“直接参加正太线作战之总兵力应不少于二十二个团。计:聂区(冀中在内)应派出十个团,一二九师派出八个团,一二0师派出四至六个团。”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百余团约二十余万人。

——摘编自丁喜《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

材料三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二十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事件及其中国军民的态度。材料中“兄弟阅墙外御其侮”的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了哪场战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3)指出材料三中《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华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023-02-12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宇通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上海之战》电影海报。该影片重在(     
A.服务于政府的对日政策B.动员军民支持淞沪会战
C.讴歌民众抗日救亡运动D.运用现代技术宣传抗战
2023-02-04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西安事变   ③淞沪会战   ④皖南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召开了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各地区及各界代表为了边区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案中对于救济灾民、难民以及贫民重点关注,军人及军人家属的优抚获得了重视。这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A.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B.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注重社会保障进行社会动员D.运用革命理论武装人民群众
5 . 口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口号反映1931—1945年间中国革命斗争形势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取消二十一条”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 . 某研究抗日战争史的著作有以下章节标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②南京保卫战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
③七七事变与全国抗战的开始
④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全国各地,从上海到北京,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与日人进行交易的杯葛(Boycott的音译,意为‘抵制’)运动。”这一局面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15年B.1931年C.1935年D.1937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2022-11-03更新 | 480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九一八”后,马占山率领爱国官兵反蒋抗日,在东北地区用“拜关公、讲忠义”来呼吁民众参军救国,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来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悲愤。对其意图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运用忠义伦理组织官兵逼蒋抗日B.借助民俗文化推进抗日救亡运动
C.呼吁各界爱国民众投身国民革命D.广泛动员群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